第A3版:社会·综合总第2539期 >2021-01-26编印

我区176个老旧小区改造有序进行中
老旧小区换新颜 提升居民幸福感
刊发日期:2021-01-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老旧小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老旧小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全媒体记者 赵晨城

  如果说广场、公园、街道是一个城市的“面子”,居民小区就是一个城市的“里子”,而老旧小区便是这个城市的“痛点”,它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实利益。城市里的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还能优化城市功能;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既与城市发展相关,更与人民福祉相连。
  近年来,潼南不断加大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力度,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优化美化环境,让老旧小区“换新颜”,大幅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据了解,潼南区2019年-2022年拟实施176个老旧小区,639栋,共15826户,建筑面积144.14万平方米,投资约13.07亿元。目前,已动工老旧小区红线内改造50个,其中已完工35个小区。1月25日,记者对该项民生工程进行了实地探访。

城市生活更宜居
  位于凉风垭片区的佳城天下小区,于2020年10月改造完工。该小区共有15栋住宅楼,1020户居民,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米。记者来到该小区看到,小区内新铺设的沥青道路干净、整齐;新安装的垃圾分类设施,简单实用;小区内新规划了停车位,解决停车难的现象。经过绿化改造、路灯安装、雨污管网改造后,让这个10多年的老旧小区重新焕发生机。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十几年了,之前这里全是杂草和垃圾,下雨天污水横流,车子乱停乱放。”居民柯阿姨告诉记者,改造后的小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项民生工程真是改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了。
  舒心、满意、知足……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类似的字眼听到了很多次。房屋由“旧”到“新”,道路由“洼”到“平”,管线由“乱”到“齐”,环境由“差”到“美”,绿化由“粗”到“精”,配套设施由“缺”到“有”,小区由“散”到“整”,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提升,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走在每一处改造后的小区,看到的是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从2020年3月进场施工,截至目前,佳城天下、嘉瑞花园、佳兴花园A区、天龙巷以内的36个老旧小区已率先完成改造工作。”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的改造内容包括热力管网、小区道路等基础设施维修,增加小区监控设施、微型消防站,对小区外立面进行统一整合等,全方位提升小区居住环境。

建好更要管好
  改造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即使对老旧小区实施了改造,如果没有长期维护和运营管理机制,改造后的效果也难以长期保持。为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完善后续长效管理体系,我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与治理融合上持续发力,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老旧小区“不但建好,更要管好”。
  “老旧小区改造,不只是硬件设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让群众感受到宜居,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区住房城乡建委物业监督管理中心主任张昭华介绍说,为解决老旧小区“无管”“失管”现象,我区还出台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政府补贴办法,变政府要“改”为群众要“改”,鼓励运用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打造“共谋、共建、共治、共评、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老旧小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安全文明。
  “对于改造部位属于市政公用设施设备的,由专业单位按规定做好管理维护;属于业主专有部位的,移交业主自行管理;对于其他属于业主共有部位的,通过聘请专业物业企业实施管理维护。”张昭华告诉记者,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建,七分管”,全区老旧小区提升后,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或业主代表小组,通过业主委员会引进物业服务企业实施专业管理。通过居民自治、物业企业专业管理、“菜单式”管理三种模式,使管理实现从“靠社区管”到“自治共管”的转变。
  据介绍,物管费实行政府补助、逐年递减、5年“断奶”的方式,即:第一年补助90%,第二年补助70%,第三年补助50%,第四年补助30%,第五年补助10%,每年差额部分由物业服务企业向住户收取,5年后实行市场化物业管理,经费由物业服务企业自负盈亏。
  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城小区改造是一项惠民工程,事关民生福祉,将继续深入宣传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及意义,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度、知晓度和满意度,把城市打造得更加靓丽,向市民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