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郑三清
3月,是播种的季节,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宝龙镇严寨村重庆市涅凤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也迎来了2021年的第一次耕种。
3月16日,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村民们三五人一组穿梭其间,打窝、除草、施肥,不停地忙碌着。看着刚刚栽下的辣椒苗,村支部书记欧敏又开始规划着怎么管理,成熟后怎么销售……
2020年,欧敏带领村里400余户村民种植辣椒、榨菜等季节性蔬菜500余亩,每户平均增收5000元左右,让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今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她带领的严寨村党支部喜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当好群众贴心人
欧敏是土生土长的严寨村人,有着90后年轻人的活力。在接手严寨村支部书记的工作前,欧敏一直在城区工作,一次回乡探望父母,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却仍然难以摆脱贫困,她便暗自思考如何引领乡亲们增加收入,过上小康生活。
2018年6月,欧敏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城里工作,以本土优秀人才的方式回引宝龙镇严寨村工作,后被选为村支部书记。
“既然选择做村支部书记,那就要做大家的贴心人。”欧敏告诉记者,自己深知作为一名基层乡村干部,就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干部的职责,为全村的乡亲服好务,排忧解难,并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虽然自己是当地人,但常年在外工作的欧敏对村里的情况知之甚少。为了更快了解村里的情况,上任不到一个月,她就跑遍村里所有的农户,掌握了所有村民的家庭情况,并开展村情调研,了解村里产业现状和百姓需求,谋划村集体产业如何发展。欧敏发现,村里的主要矛盾就是干群关系紧张,老百姓对村干部意见很大,主要表现在老百姓的需求不落实没人管,经常有人到镇上区里去上访。
思来想去,欧敏和村干部一起商议制定了一个“12小时·24小时”工作制度,除重特大事件外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务必在12小时内给出回复,24小时内给出解决方案。
通过大半年的努力,干群关系得到了很大的缓和,老百姓慢慢的对班子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
做好致富带头人
贴心的关怀、细致的工作,让欧敏很快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但这并没有让她感到丝毫的轻松。村里有一百多户贫困人口,如何让他们致富增收,成了村里发展丞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和村干部多番商议后,欧敏决定,乘“三变”改革的春风,大力发展适宜当地土质条件的蔬菜种植,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更多群众致富。她四处考察项目、招商引资,可先后来了七八家农业企业,都以严寨村离城较远、土地未整治等理由婉拒。
群众致富有条件要干,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没有外地企业进来,就利用自家的地成立属于自己的农业公司。欧敏把全村9个社的100亩田土集中起来,以农户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了重庆市涅凤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了确保群众有收入,入股的每亩水田每年可保底分红400元,每亩旱地每年可保底分红200元。
集体经济产业的规划、实施过程中,也得到了丈夫刘斌的帮助。刘斌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的蔬菜研究人员,他多次邀请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专家到达田间地里为严寨村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议和技术指导。通过重庆市农科院的土质分析结果,公司确定了发展加工型榨菜和加工型辣椒的方向,并计划在2年内带动形成500亩、3年内带动形成1000亩的核心基地。正在基地施肥的村民范肃荣说:“以前只能在地里种红薯、丝瓜,现在入股当了股东,每年能有保底分红,年终还有盈利分红,平常还能在基地打工,一块地三份收入。”
此外,在工作之余,欧敏还长期参与潼南区星火志愿服务协会志愿服务活动,现任志愿服务队分队队长,协会党支部书记等职。2013年以来累计参与公益活动时间2500小时以上,为多个贫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带去了温暖和爱心。
怀着对家乡故土的深情,90的村支部书记把青春献给乡村振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她是村民口中赞不绝口,真真正正为民,踏踏实实做事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