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玉在村民家走访。
李晓玉与同事交流工作。
李晓玉与村民倾心交流。
全媒体记者 刘锦
走出山村,是因为梦想;回到山村,也是因为梦想。转眼间,“85后”李晓玉已经回到家乡工作3年了。基层工作经验的锻炼,让她不仅变成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实一份子,也让她对农村工作有了更多特殊的感情。
在今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李晓玉高票当选为别口镇飞凤社区支部书记。从返乡本土人才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村干部,李晓玉以真情和实干收获了乡亲们的认可。
养老周转房成了温暖的家
2018年11月,在别口镇党委政府的感召下,李晓玉毅然放弃大城市的工作,以本土人才的身份回到家乡,担任别口镇飞凤社区支部书记助理。
“虽然从来没有接触过村务管理工作,但好在对乡邻还比较熟悉,打起交道来也容易。”自小在飞凤社区长大的李晓玉对社区的情况颇为熟悉,但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村情民情,熟悉家家户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走马上任后的李晓玉与同事在全社区范围内进行了全面的入户走访。
正是这次走访,让李晓玉发现了不少独居的孤寡贫困老人存在住房、养老难题。“老人们没有亲人在身边照料,而且因为上了年纪,‘凑合着过’观念较重,缺乏危房改造的意愿和能力。”李晓玉说,还有很多老人因为不愿离开故土,宁肯住着危房也不去敬老院。
如何解决农村贫困老人安居养老问题,照顾“空巢”老人起居,李晓玉与同事们集思广义,按照“离家不离社区离亲不离情”的集中供养思路,提出“养老周转房项目”,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的标准房屋10间,供建档立卡贫困老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老人免费入住。
养老周转房配套设施齐全,不仅改变了原本的居住环境,还由于具备就近、经济、便捷、自由等特点,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这种“抱团取暖”的集中供养模式化解了散居带来的孤独感以及潜在安全等问题,老人的生活需要和精神慰藉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做村民的“乖女儿”“好亲戚”
“晓玉就像是我的亲女儿。”飞凤社区6社低保户陈维生老人不住地称赞李晓玉。
原来,不久前,陈维生老人不慎摔倒,左手腕错位手指断裂,急需手术,在得知情况后,李晓玉第一时间驾车将老人从别口镇送往区人民医院,为其办理了住院手续,垫付医疗费,还帮这个独居老人请了护工。
正是这样的点滴小事,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坚持吃住在村的李晓玉不分上下班,只要一个电话,总是随叫随到,时间一长,当地群众,尤其是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都知道“有麻烦事、找晓玉”。
李晓玉把村民当亲人,村民们也把她当作亲女儿一样信任。自从在飞凤社区“两委”任职以来,李晓玉每年都会趁着春节假期,农民工返乡的时候进行摸排走访,看望慰问“三类人员”,询问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送去棉衣、粮油等生活物品。李晓玉视村民为亲人,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的实际行动,让她获得了民意与民心,她更是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乖女儿”“好亲戚”。
“没有产业支撑,哪来乡村振兴。”为了带领“家人们”致富增收,李晓玉在经过前期调研后,决定在飞凤社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说干就干,在社区“两委”的带领下,飞凤社区积极引进润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帮助企业建成年出栏2000头的生猪养殖场,还动员村民通过流转闲置土地,建成500亩蔬菜基地、300亩桂花种植基地和200亩花卉种植基地,此外,还建成林下养鸡场一个,实现了辖区内100余户村民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打造生态美丽幸福河
“河边现在干净了,村道的尘土也少了,没有了频繁往来的大货车和机器运作的轰鸣声,和之前简直是两个样!”“终于可以不受机器噪音的打扰,睡个好觉了。”随着涪江别口段河的砂石厂关停、搬迁,100多亩农地得以复耕,1公里多的河岸线得到生态恢复,没有了噪音和环境污染,村民们直夸李晓玉帮大家解决了大麻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守护好辖区内的每条河流,让水清、岸绿、景美,李晓玉主动担起说服涪江河岸边砂石企业拆迁搬离的责任,本着拿“自家开 刀”的原则,她首先找到开砂石厂的公公和亲戚,宣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政府治理的政策决心,经过接近两个月的反复劝说,李晓玉的公公和堂亲终于带头拆除搬迁自己的三家砂石厂,带动了杨家坝16家砂石企业全部搬迁。
解决了涪江沿线砂石整治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李晓玉又把目光投向了门拴子河。污水直排、垃圾遍地曾是门拴子河治理的面临的两大难题,李晓玉和社区干部一面苦口婆心的劝导大家爱护周边环境,一面找党委政府向上争取资金对河道进行整治,并在施工过程中亲自监督工程质量。
如今,门拴子河碧水微澜、流水潺潺,岸边还修建起小广场和人行步道,栽种上了柳树,成了场镇居民们日常休闲的好去处,早晨在走在河堤散散步,晚上在小广场跳跳坝坝舞,在美景中幸福生活,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加入爱河护河的行列中来。
“扎根农村,情洒农家,3年时间里,李晓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给飞凤社区这片土地带来了一片生机,也让她对农村工作有了更多特殊的感情,她暗下决心,要把青春和汗水洒在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上,带领看着他长大的父老乡亲们一起过上更好得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