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总第2593期 >2021-04-22编印

桑葚闹春斗芳菲
刊发日期:2021-04-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邓凤兰

  “桑葚熟啦,等你来摘!”最初在朋友圈里看到盛田果桑园的广告时,我不以为然。“桑葚”是书面语,我们小时候都叫它“桑泡儿”,就像细娃儿上学前唤作“狗娃子”“幺妹崽”,上学后要取个书名一样,称呼变了,娃还是那个娃,如假包换。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和嫩绿肥硕的桑叶相比,桑葚在农人心目中永远是配角。就算馋涎欲滴的孩子们真心喜欢它们,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表现出来,若有胆大妄为者敢于违抗家长的“禁令”,把对桑泡儿的“宠爱”昭告天下,那么结局一定很凄惨:轻则被骂重则挨打!
  多年以后,我读着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哀叹陆母残忍地棒打鸳鸯时,脑海里浮现的居然是我和童年伙伴偷吃桑泡儿的场景。家长们总是谆谆告诫:“不准吃桑泡儿,吃了要胀气,要是肚子里长了虫会死人!”缺吃少穿的孩童,如何能抵御桑泡儿的诱惑呢?就像痴情的陆游和唐婉之间斩不断理还乱的相思。没有切身体会的人,永远想象不出“好吃狗”和桑泡儿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恨情仇……
  经过挫折,历过磨难的我,刹那间,那颗沉寂许久的少女心被那则采摘桑葚的广告满血复活啦!
  周六上午,文友们相约来到潼南区塘坝镇的盛田果桑园:满目青翠,夹杂着姹紫嫣红,令人眼花缭乱;游人如织,伴随着欢声笑语。
  文友递给我一只塑料篮子,笑道:“看傻眼了吧,千亩桑田,树树鲜果,随便摘,尽情吃!”我挎着篮子走到一株桑树旁,摘下一粒红得发紫的桑泡儿喂进嘴里,香甜细腻,口舌生津。
  “浮生长恨欢娱少,且向花间留晚照。”我拿着手机四处拍。桑林间,到处是陪伴孩子来享受田园之乐的家长。每个人的嘴唇都渲染成红得发紫的颜色,衣服上也沾染着红的紫的绿的色彩,双手的肤色更是惨不忍睹。
  “咦,这个桑泡儿的形状好奇怪,好像一条条毛毛虫。你怎么把红色的也摘
  下来了哦?”
  “这个叫‘台湾超级长果桑’,是中国农科院引进的新品种,成熟后就是红艳艳的。还有颜色更奇怪的呢,叫‘白玉王’,成熟后呈乳白色,隐隐透着一丝绿意,市场价40块钱一斤……”
  附近的说话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急忙钻出紫色桑葚的领地,寻找“毛毛虫”和“白玉王”……
  传说黄帝的妃子发明了“育蚕治丝”的方法。在五千多年的时光里,桑葚一直是桑叶的配角,就像芈姝嫁给瀛驷时陪嫁的芈月。如果你不能体会桑葚的心酸和寂寞,你永远也看不懂《美人心计》里窦漪房对莫雪鸢的利用和莫雪鸢对窦漪房的死忠。人生如戏,拒绝重演,因此,我们一定要做生活的主角。芈月历尽艰辛成长为大秦帝国的铁血太后,莫雪鸢的饰演者凭着精湛的演技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化身为白浅上神,犹如珠贝里的沙粒,最终孕育出晶莹的珍珠。沉寂五千年的配角桑葚,在丰衣足食的太平盛世,借助农业科技,在盛田果桑园里安家落户,华丽转型为女一号。
  三千宠爱集一身的桑葚,在月光的陪伴里酣睡,在艳阳的轻抚下嘻戏,在风雨的历练中成熟,在青枝绿叶间张扬着明艳动人的姿态。一双双或粗糙或细腻的手,一双双或苍老或白净的手,都温柔地摘下它们,小心翼翼地放进篮子里。它们会成为游客的水果,也会炫丽变身:桑葚果酒、桑葚饮料、桑葚果酱、桑葚果干甚至桑葚酵素。在食品的舞台上,不管它们如何改头换面,不变的是本名,暂时忘掉桑叶吧,请叫它们桑葚,请带走它们的各种造型,尽管拿去馈赠亲友,分享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幸福生活!
  “桑葚泡酒,加入冰糖,帅哥喝了养肾活血,靓妹喝了美容养颜。”我忍不住遐想,“三种颜色分开泡,嫣红的泡出来的酒唤作红粉佳人,乌紫的泡出来的酒取名紫气东来,至于嫩绿的嘛,就叫绿杨烟外晓寒轻好啦!”
  满载而归,我仿韩愈的《晚春》写了一首诗:“桑葚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才子佳人涌文思,诗词漫天作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