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总第2597期 >2021-04-28编印

我爱家乡的桑葚
刊发日期:2021-04-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唐锐

  我的家乡在渝西地区的潼南,那里盛产桑葚。每年谷雨节前后,家乡的桑葚熟了。桑葚果掩藏在青翠欲滴的嫩绿桑叶下,清香在故乡的田野间飘荡。
  每年的春天到来,桑芽苞就在春风的抚摸下慢慢的撑开了束缚,长出了嫩叶,也长出了桑葚。小桑葚果就像一条条小毛毛虫挂在嫩芽的边上,浑身长满细细的,柔软的软刺。随着春雨的滋润,春光的照拂,桑枝慢慢地抽长。桑叶长得绿油油的,顶在桑树上。桑葚由青绿色变成浅红,再由浅红变成深红,桑葚开始成熟了,这时候,小伙伴们就热闹了起来,开始满山遍野的地沿着栽满桑树的土坎寻觅成熟的桑葚。
  桑葚要由深红变成墨绿色才算熟透了。深红的桑葚放在口里吃,还有浓浓的酸味,浅红的放在嘴里吃,那是眉头嘴巴都会皱在一起的,酸得眼泪都会出来。只有熟透了桑葚是又香又甜,酸味都被甜味掩盖了。记得读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我爱故乡的杨梅》,描写的杨梅果酸酸甜甜,让人垂涎欲滴。同学们就想那杨梅就是我们的桑泡儿嘛!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桑泡儿不是杨梅,其实桑葚和杨梅也有相似之处,都是浅红慢慢的变深红再慢慢的变成黑色才成熟,没有熟透的果实吃在嘴里都会让牙齿酸得不能吃豆腐。在曾经那个年少的岁月,为了吃桑葚,满山遍野的跑,有时候忘了做作业,或回家晚了,父亲便会一阵教训。母亲总会苦口婆心的唠叨:有些桑泡儿是虫爬过的,天还落黄沙,吃多了要胀气的,肚子会痛的。第二天却又忘了,对桑葚还是念念不忘。
  桑葚的品种有许多,我们的家乡农民只把桑树分两种,一种是胡(蒲)桑,一种是茎(筋)桑。胡桑是通过技术人员嫁接后的桑树,叶子很大张饱满厚实,桑叶产量很高,是养蚕的主要品种,胡桑的桑泡儿称为黑莓果;茎桑是没有嫁接的桑树,它的枝条长得特别高,桑叶小,茎桑的桑泡儿就像小虫儿一样的,长长的,桑果儿总有些软毛儿。小伙伴们最喜欢的还是胡桑黑莓果!大的一颗就能把小嘴塞得满满的,甜甜的汁液顺着喉咙滑向肚里。
  下雨天,小伙伴们嘴馋,也会去原野里找桑泡儿吃。雨滴顺着桑叶滴下来,雨雾打湿了衣服头发也浑然不觉。最好还是晴天,艳阳高照,桑树下十分阴凉。地里的油菜黄了,麦子也将要成熟了,布谷鸟,斑鸠,画眉鸟等在山谷田野间鸣叫。小朋友在野外找桑果吃,吃饱了就坐在桑树树荫下听大自然的歌声。有人碰见打一声招呼,就露出一排吃桑果后染黑的牙齿,和着一对滴溜溜的黑眼睛,嘿嘿地笑。
  随着时代的变迁,乡村的土地渐渐的没人管理了,那些过去乌黑亮丽的桑葚已慢慢少了。童年的美好只能在回忆中回想,现在的桑果都通过农业公司土地集约化经营种植出来,桑葚的质量和产量都大大的提高了。在我们潼南塘坝镇就有一片桑葚基地,桑葚成熟的时候,远远望去,青绿相间,红黑相间的桑果挂在枝头,那曾经的香味和酸甜又在唇齿间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