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垦撂荒地,种植山地蔬菜。
撂荒地上玉米长势良好。
游客采摘李子。
全媒体记者 刘莉
5月25日上午,别口镇科郎村李子基地游人如织,基地负责人杨冲正忙着为大家介绍李子的种类。科郎村是典型的山地地形,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过去外出务工人员多,形成了耕地没劳力、种田没动力、良田成为撂荒地的局面。而现如今,春日里繁花似锦,夏秋里硕果累累,冬日里蔬菜丰收,一年四季都有“好风景”。
“这一片都是杨冲娃的李树园,你摘一个尝尝,口味好得很。”科郎村村支部书记龙洪奎指着树上的李子告诉记者。眼下正是李子成熟的季节,该村的600余亩李树基地里,正是一番繁忙的景象,游客们一边品尝着酸甜可口的脆李,一边将一个个硕大的果子摘下放进篮子;村民们热火朝天的采摘李子,将一个个承载着大家致富梦想的“金果果”放进筐里,在他们眼中,这挂满硕果的李树俨然成了“摇钱树”。
“我们天一亮就来采摘李子了,等会儿太阳大了就去杨老板那里打包李子。”村民郑宜会说,现在我把土地流转给杨老板,有了固定收入,每年在基地干点农活,还能在挣个万把块,日子过得舒服得很。
流转荒地种果树,提供就业反哺村民。早在2019年,杨冲回到家乡投资农业,希望让家乡的土地更绿,村民的腰包更鼓。通过几年来的开垦种树,杨冲的李树基地不仅成为了周边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他家的产品也成为了新晋“网红”产品。
“我2013年回来,现在流转荒地种植山地蔬菜差不多100余亩,都是种的应季菜,品质好、不愁销。”科郎村山地蔬菜种植基地的负责人杨明桂望着茁壮成长的菜苗笑开了花。
基地里除了杨明桂夫妻俩自己劳作,每天还得请10来个村民帮忙除草,每逢收获时节还得需要更多的劳力及时采收。
高低连绵的山形地貌,可以让蔬菜顺着山势向上蔓延,不同的品类遍布在不同高度,错落有致的蔬菜形成了别样的景致。伴随着杨明桂种植山地蔬菜的技术日趋成熟,收益也稳步上升,如今的杨明桂夫妻俩盘算着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做大做强,让山地蔬菜遍布科郎村的土地上。
如今的科郎村,还有许多和杨明桂一样返乡创业种植山地蔬菜的人。除了种植山地蔬菜,特色养殖也成为了科郎村的一抹亮色,脱贫户张李琴就是垦荒开展生态养殖的“先进户”。从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到养殖110只羊、5头母猪、29头肉牛,一跃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她的成长史也是许许多多科郎村人奋斗的缩影。
现如今,科郎村的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已建成以李子、沃柑、玉米、西瓜等特色产业2400余亩,群众务工年收入也能达到一两万元;同时,该村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全村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共培育生猪养殖大户7户,年出栏生猪6500头。
如今的科郎村蔬果满园、牛羊遍野……返乡创业的有志之人、不等不靠的自强之士成为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领头雁。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科郎村将积极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龙洪奎告诉记者,下一步,该村将积极推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认真落实乡村振兴规划、工作方案,奋发有为,积极创新,努力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新科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