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总第2631期 >2021-06-16编印

古琴开指曲《仙翁操》
刊发日期:2021-06-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杨昌庆

  著名古琴曲的开指曲《仙翁操》弹唱道:“得道仙翁,得道陈抟仙翁,得道陈抟仙翁,得道陈抟仙翁。陈抟仙翁,陈抟仙翁,得道仙翁,得道仙翁,陈希夷得道仙翁。”
  《仙翁操》是一首古琴歌曲,短小精悍,上手容易,歌词翻來覆去就只有那么两句,曲调颇为诙谐幽默,该琴曲因配有“仙翁仙翁,得道陈抟仙翁”的唱词而得名。
  据称,《仙翁操》又名《调弦入弄》,其素材源自于明朝民间,曲成于清代康熙十年(1671年)左右。此曲早先为调音小调,是散、按相合组成的定弦小曲。主要用散、按“和”音,挑、勾不同弦以及简单的绰、注等来练习基础指法,其重点在“和”的练习。
  关于古琴的“和”,明末琴家徐上瀛成书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的古琴巨作《溪山琴况》,总结了“二十四况”。将“和”列为“二十四况”之首:即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在开篇中写到:“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可见,古代琴家皆以“和”为习琴、操琴之精要。
  《仙翁操》以古琴曲谱为主线,以陈抟得道为唱词,将得道仙翁陈抟的那种怡人、自得、率真之情,尽显弹指、拨弄之间。《仙翁操》是学习古琴的入门曲,习琴者多以《仙翁操》入手,是因为《仙翁操》尽含古琴曲之大道,尤如书法中之的“永字八法”。书法练习者入门,必练“永”字,方可知汉字书写的基本笔法。初学古琴者,必习《仙翁操》,方知琴曲中基本句的指法。掌握了《仙翁操》,就懂得调音和音律,是古琴基本功的练习开指曲。
  《仙翁操》最早收录于查阜西先生的《琴曲集成》中的“文会堂琴谱”和“和文注音琴谱”。查阜西(1898-1976年),古琴演奏家、
  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也是一位古琴艺术大家。他在古琴艺术研究、教学、创作、演奏以及组织领导古琴学术研究、艺术活动等方面都作出了令人景仰的贡献。其演奏的琴曲深沉、细腻,演唱的琴歌古朴、典雅。编著有《存见古琴曲谱缉览》《琴曲集成》等巨著。
  我国古琴兼音乐史家吴钊先生,自1953年师从于查阜西先生以来,醉心于古琴艺术和音乐古籍的研究,成为了我国古琴艺术的代表人和音乐界著名学人。他不仅重视古琴艺术的传承,还让古琴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国音乐和中国古琴。其编著、整理的专著有《中国古琴珍萃》《琴曲集成》《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古琴基础教程》及古琴演奏专集《忆故人》《汉宫秋月》等。同样,对于传自明朝的古琴曲《仙翁操》,进行了积极的传承和推广。
  曾任成都音乐舞剧院院长、成都民族乐团团长、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成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的唐中六先生,对古琴文化和古琴艺术的传承和推广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其专著有《琴韵》《草堂琴谱》(上下册)《巴蜀琴艺考略》《中国乐舞诗》(含琴卷、歌卷、舞蹈卷、乐器卷共四卷)等。唐中六先生曾来到陈抟故里崇龛镇,身临其境感悟《仙翁操》的独特魅力。
  吴钊先生弟子紫霞对《仙翁操》进行了适度的改编,对潼南古琴的推广和传承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仙翁操》是以“天下睡仙”陈抟为主题的著名古曲,是学弹古琴的第一首入门曲目。遂有凡学练古琴者,必先习《仙翁操》的传统。如果能在崇龛镇陈抟故里古镇的陈抟山上,面向大安溪、岳阳溪交汇的“双龙汇”,在陈抟仙翁的指点下,弹唱一曲《仙翁操》,也许更是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