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徐旭)我区有着丰富的石刻文化遗产,保存有重庆市最早的隋代道教石刻、全国室内第一妆金大佛及多处唐宋摩崖造像等重要文物,是巴蜀石刻的代表。近年来,区文化旅游委立足实际,加强石刻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让沉睡千百年的文物焕发荣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研究加强石窟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会议纪要》精神,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全国石窟寺保护状况调查。2020年12月-2021年1月,我区全面开展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共实地调查石窟寺及摩崖造像53处,其中“国保”单位2处、“市保”单位4处、“区保”单位9处、一般文物点37处,新发现1处摩崖造像。摸清了全区石刻文物基本情况,保存现状及安全防范情况等基本信息。为进一步将我区石刻的保护纳入国家石窟寺整体保护规划与保护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我区争取国家和市级文物保护项目立项,获得石刻文物保护专项经费5000余万元,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石窟寺保护工程,为一些‘老石人’治好‘病’、建好家。目前正在实施崇龛千佛寺摩崖造像保护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努力将其打造成中小型石窟寺保护利用的典范。”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积极与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推动重要石窟寺的考古发掘,已将万佛岩摩崖造像考古发掘工程纳入国家主动性考古发掘——“中国石窟寺考古中长期计划”,为进一步弘扬石窟寺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推进石刻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区文化旅游委加快推进潼南大佛寺保护利用,启动了崇龛千佛寺抢险加固、保护建筑与基础设施改造等一系列工程,让鲜艳的油菜花海与庄严古朴的石刻艺术交相辉映共筑山水毓秀、人文荟萃的巴蜀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