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综合总第2942期 >2022-08-17编印

十里运河两岸青 美丽八角产业兴
桂林街道八角村党支部书记 胡校银
刊发日期:2022-08-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桂林街道八角村,位于人工运河中上游,距离潼南城区13公里,幅员面积3.35平方公里,玉潼公路、合潼安高速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八角村现有1445户,4396人。耕地面积3372亩,其中水田2223亩,旱地1149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以水稻、玉米、油菜、蔬菜种植为主,这里产业兴旺,村美民富,田间到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一片欣欣向荣;这里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2020年的5月,组织把本土人才的我跨村安排到八角村任支部书记,初到这片土地,4000多人的大村我不认识一个人,看到质疑的目光,现实的观望,我诚惶诚恐,经过短暂的心里忐忑,我决定放下包袱,下定决心,用最实的举措解决群众问题,用最足的干劲带领群众致富,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我上任以来,不断强组织提升班子活力,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不断增强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抢时间筑牢群众基础。开始走村入户,先从党员、老干部、特殊群体开始,短短一个月时间,走访了312户,整理各类问题42条。对照问题清单,举实措解决群众问题。上任后解决的第一件事是因干旱近400亩的秧苗无法播种,通过我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及时修复了灌溉设备和管网,让久旱的田间都插满了秧苗。接下来,我召集“两委”班子对走访梳理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分类推进,对上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支持9个,解决实事27件。渐渐地老百姓对我有了信任,工作也更加顺畅起来,心里有了踏实的感觉。换届后,我带领“两委”班子锚定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狠抓产业发展。
  一年来,我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产业发展。村党支部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修好一条路。将2.1公里的主干道拓宽至5.5米,新建产业道路2.7公里,硬化农村公路1.2公里,大货车直接开到了田间地头,解决了高速拆迁安置群众出行困难问题。改善一张网。更换提灌设备7台,改造提灌水管网2500余米、重建污水管网1.7公里,农业灌溉更为高效,污水入站,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整治一条河。对1.1公里的猫儿沟河道疏浚、护岸修复,如今的河道旱能保灌、汛可排洪。
  一年来,我们切实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村党支部多措并举,夯实产业基本盘,跑出发展加速度。奠定基础产业,稳住米袋子。加大粮油种植规模,全村水稻、油菜、玉米种植近4000亩,全年粮油产量达300万斤。主攻特色农业,丰富菜篮子。引进宏华蔬菜、徐万农业等经营主体4家,发动本村种植大户5户,流转土地1700余亩,示范带动粮油蔬菜轮种,主要种植韩国萝卜、辣椒、脆莲白、空心菜、优质丝瓜、香芋等绿色有机蔬菜,年产量达4000余吨,销往重庆、四川等地,解决务工230余人。壮大集体经济,鼓起钱袋子。引进渝草园林有限公司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经营种植草坪200余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余万元。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平均每户增收1.5万余元,鼓起了群众的腰包。
  一年来,我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助推产业升级。村党支部引入社会资本,盘活资产资源,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带。立足全区“蔬菜小镇”定位,借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基地。打造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依托合安高速、航电枢纽等地理优势,与两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计划新建农产品精深加工厂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成后将形成种、加、销一体化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坚持“教育先行、培训常在”,积极对接区农广校,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设立“田间课堂”,大幅提升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综合能力。
  如今的八角村,春是花的海洋,夏是蔬果飘香,秋是粮食满仓,冬是喜气洋洋。作为八角人,我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里的每一个人。我将用青春守护初心,用行动践行担当,团结带领4000余名干部群众,以饱满的激情,坚实的步伐,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开创八角乡村振兴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