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综合总第2942期 >2022-08-17编印

“社区合伙人”赋能基层治理新发展
梓潼街道纪念碑社区党委书记 陈良勇
刊发日期:2022-08-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梓潼街道纪念碑社区地处梓潼老城商业繁华区,幅员2.5平方公里,辖10个居民小组,27个网格,共有7830余户家庭,商户570余户,户籍人口13700余人,常驻人口19500余人。社区成立党委1个,下设3个党支部,社区工作人员9人。
  纪念碑社区是梓潼街道最老的社区之一,成立居委会有60余年。随着城市的有机更新,老住户迁出,新市民迁入,社区现状存在四多,即: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多、物业管理问题多、社会治理难题多等问题。常常出现一种服务困境:社区居民、社会单位等,人人都是出题者,而解题的却只有社区或者党委政府一方。让社区常常面临着“资源有限、需求无限,人手有限、服务无限”的困境。治理软肋:以社区和党委政府为主导“单轮驱动”治理模式。导致社会力量参与不积极、参与机制不健全、社区造血功能不完善。这些社会治理的软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治理的重心在社区”社区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2021年社区结合实际,在党建引领下,以“分解承压”和“融合聚力”两大原则,以立足居民需求为导向,挖掘梳理社区资源、创新推出了“社区合伙人”机制。
  “社区合伙人”主要是以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上级职能部门、参与社区服务单位及个人的组成的六方“服务共同体”,通过制定《社区公约》,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难题:破解社区共享空间不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行政负担较重、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不强。
  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六方服务共同体,主要激活社区两大资源,一是激活社区组织资源,也就是发挥党建联建力量,发挥社团公益力量,发挥辖区商业团队力量,二是激活社区个体资源。凝聚五老五长力量,整合传统匠人力量,调动居民群众力量。
  社区合伙人在激活社区两大资源的情况下,还推出了三大服务:
  一是党建联建服务。将5家党建共建单位纳入社区合伙人,组建志愿服务队5支。以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形式,按专业职能和志愿认领原则,以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搭建治理“微平台”,全面开展居民“微服务”。
  二是公益项目服务。链接公益组织项目在社区落地实施,开展老年人、未成年、婚姻家庭等服务,以公益形式解决居民日常困难。在社区建立兴趣小组,通过开展文艺、文化、体育等各类活动。丰富居民精神生活
  三是商业低偿服务。针对老旧小区的管网跑冒漏滴、化粪池堵塞等居民烦心事、困难事。社区与辖区服务单位及能工巧匠签约参与为居民服务。低于市场价格收费。
  疫情防控三年来,我们与合伙人风雨同舟,共抗疫情,将公益组织、党建联建单位、商业团队三方力量转化为疫情防控“硬核支撑”,织密筑牢疫情防控网。
  在日常的便民服务中,我们联建单位参与、公益组织入驻、商业网点融入,实现了“服务居民近一点、响应诉求快一点、凝聚力量多一点、协同各方顺一点”。
  辖区江石岭片区是1981年洪水受灾户的集中安置区,有住房220余户500余人,40多年来,居民乱占乱建严重,火灾隐患让人揪心。社区通过外引内联,撬动商家合伙人、公益合伙人、党建合伙人资源,采取一系列精准服务。消除了消防隐患,改造了基础设施,帮扶了困难群众,解决了婚姻家庭、邻里矛盾。
  “合伙人”机制的建立,是社区结合学党史活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出的。它找准了社区服务的“关键点”“落脚点”和办好群众“急事”“难事”“小事”的切入点,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这也是以为民服务的实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实现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同频共振。
  “社区合伙人”机制的建立,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治理,无旁观者,人人出题,人人解题,这样群众才安居,社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