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本人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时代命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次学习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行动的指南,让我更加明确了在未来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应持守的原则与方向。
一、守正创新,确保改革行稳致远。“守正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灵魂所在。守正,意味着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结果。坚守正道,防止改革偏离轨道在改革过程中,各种诱惑和挑战层出不穷,稍有不慎就可能偏离改革的初衷。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坚守正道,确保每一项改革措施都符合人民的利益,都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这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二、坚决增强政治自觉,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模范践行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领导改革工作的体制机制,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各领域全过程,环环拧紧责任链条,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序协同,凝聚起强大合力。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拿出一脉相承的改革闯劲,不折不扣抓落实,挂图作战、跑表计时、到点验收。督查考核是推动落实的重要手段,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要将重点改革事项纳入督查范围、作为红黑榜通报内容,实施全过程跟踪督导,督促聚焦改革持续用力。要更好发挥考核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精准的绩效考评体系,加大改革考核在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强化差别化考核,切实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积极性。
三、深化“蓄势赋能”之举,在织密体系中确保“动力不减”。基层人民政府扎根基层、直面群众,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承担着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等重要职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积蓄勃发之势”,通过持续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社会基层组织,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社会各类群体,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真正守好和畅通服务改革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赋予发展动能”,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实施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领基层治理,统筹推进新兴领域党建、传统领域党建提升,构筑起服务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改革初心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只有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改革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等,才能够找到一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只有我们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决执行者,敢于冲破思想观念束缚,敢于突进深水区、啃硬骨头、涉险滩,才能够不断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推动各项改革攻坚“开花结果”。
五、坚定信念,实践用力,坚持真抓实干,切实为群众纾困解难。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抓手,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姿态,用心用情用力谋划推进为民服务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全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理清工作思路,真正把学与知、思与行融入到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等生动实践中去,切实将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坚持不懈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烦心事、难心事、揪心事”,一以贯之耕好为民服务“责任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