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理论总第3313期 >2024-11-22编印

为潼南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刊发日期:2024-11-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杨 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着眼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了新的重大决策。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七个聚焦”的改革方向和“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扎实举措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推动政法工作现代化,为平安潼南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潼南实践贡献政法力量。


一、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
  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政法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始终牢记“政法姓党是政法机关永远不变的根和魂”,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切实将党的绝对领导贯穿于政法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
  一是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上卯足劲。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区政法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充分运用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方式,及时跟进学习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改革及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边学习、边实践,把学习贯彻与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潼南政法事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
  二是在服务保障新发展格局上展担当。坚决贯彻落实好《决定》中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改革任务,一以贯之落实党中央关于政法领域的各项决策部署。通过召开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镇街政法委员会等形式,听取委员述职、研究政法领域重大事项,加强对政法工作的统筹协调及监督指导,将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实在日常工作中,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更高水平平安潼南建设。
  三是在政法队伍建设上求实效。坚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持续深化党纪学习教育相结合,扎实开展政法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压紧压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政治责任。持之以恒抓好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的贯彻落实,深化“以案四说”“以案促改促治”警示教育,引导干警自觉拧紧廉洁自律“总开关”。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及市委《实施办法》,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扎实开展政治督察和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确保政法队伍绝对忠诚、绝对干净、绝对担当、绝对可靠。


二、以平安建设为基石,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紧盯维稳创安工作目标,以“干”字为先,“稳”字当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可能影响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各种阻碍,全面开展平安潼南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持续推进国家政治安全“四大工程”及系列专项行动,坚决打击邪教破坏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纵深推进严打暴恐极端专项行动,有力保障涉政案事件、暴恐案件“零发生”。
  二是坚决有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迭代升级平安建设“1+1+10+47”体系架构,重新调整区委平安建设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领导小组、平安办、专项组设置,完善平安潼南法治建设“八大体系”和风险闭环管控“七项机制”,统筹推进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强化源头管控防范化解,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机制,分级分类落实领导包案;强化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严格落实“1+4”服务管理措施;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推进巡逻力量梯次叠加、相互补位、潮汐用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整体协调的多元化“大调解”体系。有序推进“莎姐守未”专项行动,打造“冬琴护苗”品牌,以“守护花开”防校园欺凌法治教育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
  三是坚持不懈践行政法为民宗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打造“三和民情室”“政法三官联系服务基层”等基层社会治理潼南特色品牌,指导双江、玉溪等镇进一步做实“老张工作室”“玉成七士”等基层治理工作品牌,全力推动平安建设走深走实。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紧盯群众所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用心用情用力推动信访问题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三、以法治建设为保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决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政法机关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积极应对各领域风险挑战,以政法新质战斗力护航潼南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数字赋能强化多元共治。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推进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依托“141”基层治理平台、公安“情指行”系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系统等科技支撑更好提升基层治理实战能力。深化党建统领“双网共治”,做实1935个线下网格,吸纳22万居民进入2058个“潼心共治”微信群线上网格,推动1.4万名党员干部进圈入群,带动1.2万名群众参与网格治理服务。
  二是协同协作护航经济圈建设。探索跨行政区边界地区政法合作“一体化”建设实现路径,持续深化川渝地区法院司法协作,川渝地区检察院落实涪江琼江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机制,川渝地区公安局政务服务改革等多个维度“一体化”深度合作,川渝地区司法局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法治宣教新路子等,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优质政法服务和政法保障。
  三是柔性司法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安商护企”、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系列行动,依法惩治妨碍公平竞争、侵害企业权益犯罪案件。建立涉国有资产高效处置财产机制,推动国有资产高效变现,为“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提供法律保障。落实政法单位和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民营企业工作制度,推进“法官进网格”“法援惠民生”等活动,帮助企业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潼南区政法系统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等各项工作重点,紧密结合政法工作实际,不断推进政法领域改革创新,凝心聚力,吹响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努力为潼南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