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民生总第3317期 >2024-12-02编印

监督推动“互认”落地 降低群众就医成本
刊发日期:2024-12-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区人民医院医生在影像诊断中心研讨。

区纪委工作人员开展常态化监督。

  

  本报讯(记者邓瑜欣唐苠涵)“现在换医院都不用重复检查了,公立医院之间检验、放射、影像等检查结果都互认了,给我们患者节约了时间,也节约了钱,确实方便了很多。”老人蒋朝菊对记者说。
  据了解,90岁高龄的蒋朝菊前段时间不慎摔倒,大腿骨折。老人先是被送往区中医院接受治疗,而后考虑到家人照护等因素,转至区人民医院就医。有了“医检互认”这一举措,老人无需再进行重复检查,免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从“重复检查”到“结果互认”,患者就医体验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这得益于潼南区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取得的成效。
  医疗机构是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但不同医院间检验结果互不认可、重复检查等问题却成为很多患者的烦心事。自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区纪委监委紧盯这一“小切口”,将其列为专项整治项目,切实攻克群众在医疗服务中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
  “如今,我们借助‘云方式’来实现检查结果共享,不仅可以更加快速、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病情,还能够减少患者重复检查,提高工作效率,使医疗资源能够及时地分配给更有需要的患者。”区人民医院医生曹波说。
  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治标更要治本。据了解,今年以来,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区卫生健康委认真开展专项治理,深入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调研督导,通过规范互认原则、技术标准,强化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等信息共享、数据互通,切实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在区纪委监委的督促下,我们全力提升医务人员的‘检验结果互认’认知和业务水平,同时,开展影像检查质量管理与控制,通过‘线上+线下’质控方式,实现从‘事后质控’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质控转变,监督督导20余次,完成373例影像数据抽查,确保互认质量。”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表示:“我们通过调取互认报表比对分析、随机听取群众意见反馈等方式,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政策宣传、流程管理、平台建设等重点环节责任落实情况,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着力推动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落实落细。”
  据统计,自3月份以来,全区公立医疗机构接入数字医学影像服务实现全覆盖,27家医疗机构实施信息系统接口升级改造,影像检查互认项目80项,上传各类检验报告约19.1万份,调阅量4.4万次,数字医学影像结果互认率达到37.42%,为就诊患者节约检验检查费用29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优化诊疗流程,持续改善服务质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经济、高效的医疗服务,让群众在看病就医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增强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