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怡然 通讯员 杜桃媛
近年来,区委编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机构编制工作要求,培育“潼心向党·精编优办”党建品牌,扎实推进“编学编思”“编学编研”“编学编干”行动,构建起“1+3”党建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助推机构编制工作提质增效。
“编学编思”用活“三个课堂”
“张鵬翮被称为‘天下廉吏一代完人’,他忠君报国、勤政爱民,克己奉公、清正廉洁,殚心竭力、担当奉献,感悟他的精神,我们时刻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强化自律意识……”近日,在小渡镇黄坪村,区委编办联合小渡镇黄坪村在此开展“清廉伴我行廉洁记心间”主题党日活动,树牢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近年来,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区委编办努力提升服务大局的政治站位,用活政治课堂、理论课堂、实践课堂,推进“编学编思”。
在“政治课堂”中,区委编办进一步树牢“机构编制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的意识,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健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市委区委工作要求闭环落实机制,确保机构编制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在“主题课堂”上,区委编办明确重点学习任务,结合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通过班子成员带头学、机关支部持续学、警示教育生动学,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思想素质。
在“实践课堂”里,区委编办将理论学习与干部能力建设融合起来,精心筹备开设“智荟编办·书香机关”大讲堂,全办干部职工立足科室职责,上台讲业务、谈体会、找不足。大讲堂活动开设以来,已累计举办9期,大家相互分享工作学习经验,推动实现工作有进步、有收获、有实效。
“编学编研”用好“四下基层”
努力提高求真务实的调研实效,长期以来,区委编办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下基层”工作方法,推进“编学编研”。区委编办通过宣传政策广泛凝聚能量,开展“机关+城市”支部共建、“机关+农村”支部连线……编办全体干部职工深入联系村(社区)和帮扶对象家中宣传讲解党的路线、政策、方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区委编办还通过调查研究“破难题”,全体干部职工用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在本轮机构改革中,聚焦改革的难点堵点,领导班子明确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镇街机构设置、优化调整开发区管理机构设置等5个调研主题,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和专项方案5个,为机构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编办全体干部职工还落实好部门联系镇街工作机制、驻村帮扶工作和联系学校制度,常态化到联系镇村走访慰问、解决困难,帮助协调解决异地就医报销、入户道路修建等民生问题。现场办公“解民忧”,领导班子每年实地前往联系单位开展工作,2024年共办理民生实事4件,为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引进人才提供300余名编制保障。建立“红岩党员·马掌铁”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42次,深入落实下访接待“听民意”系列工作。
“编学编干”用实“三拼三比”
“拼干劲比状态、赛出新担当”,近年来,区委编办落实“潼台比武·赛马比拼”机制,推进“编学编干”。一方面,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高素质专业化机构编制干部队伍。另一方面,建立“年初建账、季度查账、年底交账”模式,定期召开“赛马比拼”工作会,干部职工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每季度围绕业务工作、信息宣传、调查研究、学习提升等方面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制定《区委编办公务员年度考核量化测评方案》《区委编办信息宣传考核暂行办法》,年底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晾晒,将干部履职情况作为考核评优和职务职级晋升的重要指标。
“拼速度比效能、赛出新业绩”,据悉,在本轮机构改革中,全区精心组织、周密实施、有力推进,顺利推进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重点领域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优化调整、执法机构撤并整合、镇街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调整、议事协调机构精简规范和优化调整等机构改革各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整个改革风清气正、风平浪静,做到了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
“拼创新比特色、赛出新亮点”,区委编办着力建立全区编制“蓄水池”,并分层级分类别设立区级、镇级、教育、卫生4个“分池”,保障不同领域编制紧缺单位引才需求。完善编制“蓄水池”周转运行机制,对借出编制实行台账管理,定期开展使用效益评估,确保有限的编制资源“借得出、用得好、收得回”。成功向市委编办争取实行公立医院编制总量管理,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有效缓解公立医院医、护、药、技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