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特写总第3244期 >2024-08-16编印

满 山 苍 翠
——对话郑隆明
刊发日期:2024-08-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王大林 王鹏



  郑隆明的妻子刘素超气愤难耐、怨气冲天:“继续聘请你当护林员,一个月的工资才500多块钱,那几个渣渣钱买得到几样东西?”郑隆明默不作声,呆坐在那里使劲抽闷烟。妻子吵闹的声调越来越高:“你妹妹喊你去她那里帮她守工地,一个月给你3000多块钱的工资,还包吃包住,包来回的路费。你扳起手指拇算一下,一个是500,一个是3000,哪个少,哪个多,你都搞不醒豁了吗?我看你是水鸭子拱鸡窝——故意装怪。”
  妻子越吵越来气,儿子郑林、儿媳妇刘海霞赶紧将她拉住。儿媳妇拍着她的后肩劝慰:“妈,不要生气了,生气对你的身体不好啊!爸爸他没有把钱……”提到“钱”这个字,妻子更是气得双脚跳,指着郑隆明吼:“这个憨包老头,你跟钱有仇。你那个木脑壳里头装的全部是豆腐渣。”



01普通人的一生挣钱养家与梦想
  郑隆明,潼南区塘坝镇封坝村村民,现任重庆市马鞍山森林公园森林防火护林队队长。2011年11月,56岁的他向潼南县林业局(当时潼南未设区)递交了辞去马鞍山森林公园护林员的申请,准备远走他乡多挣一些钱。
  12月下旬的一天,妻子和儿媳妇开心地给郑隆明叠守山护林时曾穿过的衣服、裤子,清洗鞋子等。他和儿子郑林、孙子郑浩面带笑容地站在一旁看着。郑隆明如释重负,伸出右手边比划边说:“守屋后头那片森林,我已经守了整整45年,过了这个月的31号,我就不再守它了。”妻子十分开心:“你总算是熬到头了,你也对得起共产党员这几个字了。这一下,自己安安心心地到你妹妹那里去多挣几个养家养老的钱。”
  “那是当然的噻。多挣钱养家糊口,是我这个顶梁柱的责任。我们普通老百姓永远都在想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安逸嘛。”郑隆明面带喜色,话语里还带有些许自豪:“我那个妹妹硬是能干得很。现在,她又接手了一个新的工程,喊我过去给她守工地,工资还不低,这个活路干得哟。”
  正当郑隆明憧憬着前往昆明挣养家养老钱之时,带有醒目标志的“潼南县林业局”的车子开进了他家院落。原来,是潼南县林业局局长李仁志一行3人到来了。
  寒暄落座后,李仁志喝了一口水,开门见山:“老郑,我今天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代表潼南县林业局感谢你这么多年来为守山护林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过去的40多年,你辛苦了!”郑隆明回答最多的话语是不辛苦、不辛苦,这些事情都是该我做的嘛。
  接着,李仁志将手指向后山,话锋一转:“老郑哪,我们都晓得,你屋后头那片森林是我们潼南县唯一的一片原始次生林,也是我们潼南县唯一的一片国有林区。虽然说守山护林的工资不高,但是责任重大呀!你申请辞去护林员这段时间,我们到处去找人来接替你的工作。可是呢,找来找去都没找到,那些人都不愿意干这个活路。都说工资太低了,工作又太累,工作的时间又长,责任又还大得很。”郑隆明回应道:“李局长,守山护林这个活路拴脚得很,一年四季都走不到哪里去。这个事情是不啷个好干。”
  李仁志紧紧握住郑隆明的手:“老郑,局里面开会商量了,我们还是想聘请你继续当马鞍山森林公园的守山护林员,你看要不要得?工资呢……”
  还没等李仁志把话说完,郑隆明的妻子就抢先张口说话了:“你们不要再留他了,我家小姑子在云南昆明那边搞建筑,喊他去守工地。”李仁志赶忙解释道:“嫂子,老郑守护这片森林40多年,守护得特别好,一直都没有出过问题,老郑他为这片森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再说,他守护了这么多年,对这片森林肯定也有了感情。所以说呢,由他继续来守护,我们都放心得很!”
  林业局另一名工作人员接着告诉郑隆明的妻子:“刘嬢嬢,老郑的工资我们会适当地给他涨一点,大概能涨得到一两百来块钱。”妻子的脸色有些难看了:“那就是说一个月的工资最多也就才500多块钱嘛。”李仁志等人点头称是。“这啷个干得起噻?你们出的那几个钱,还没得去守工地人家给的一个零头。”妻子边说边愤而离开。
  这就是本文开头郑隆明被妻子骂得很惨,却不敢吭一声、不敢还一句嘴的原因。
  2024年7月25日,笔者与郑隆明及其家人进行了零距离的对话交流,了解到了郑隆明守山护林58年来的点点滴滴、苦辣酸甜。



02平凡的坚守苍翠了广袤的马鞍山
  郑隆明的家被马鞍山森林公园茂密的原始次森林包围着。白天,鸟儿欢鸣。夜晚,犬吠声声。村民家的灯似盏盏繁星。
  妻子睡在床上,用被子捂住了头,气还没消。郑隆明和儿子、儿媳妇、孙子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儿子先开口:“妈,屋后头那片山和那些树子,是爸爸童年最深的记忆。”儿媳妇也附和着:“就是。爸爸对那片森林的感情深得很。”妻子猛地掀开被子,语气很刺耳:“感情,感情能当饭吃吗?能当钱用吗?”这时,孙子带着哭腔说:“奶奶,爷爷不守山了,就没得哪个带我到山上去看鸟儿了。”还是孙子的话起了作用,妻子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乖孙孙,鸟儿嘛到处都有噻,非要到那片树林子里头去看吗?”孙子揪住不放:“我就喜欢屋后头那片森林和那些鸟儿,我就喜欢跟爷爷一起去巡山。”疼爱孙子的妻子顿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郑隆明见妻子怒气渐消,他深情地说道:“屋后头的那片森林,我的爷爷守了几十年。1960年,他老人家过世了,我的父亲又接过班来,继续守。1966年,我那个时候11岁了。我就跟父亲一起到山上转来转去,跟到他守山护林。2007年,父亲过世了,他又把守山护林这个活路交给了我。你看嘛,我们屋头的上下几辈人把马鞍山上的树子越栽越多,越管越好,整片山都是绿油油的。”
  郑隆明坐在了床边,他抓住时机,继续打感情牌:“老婆子,我郑隆明能娶到你这么好的人,是我这一辈子的福气。娃儿娶到了通情达理、孝顺善良的儿媳妇,更是我们全家人的好运气和好福气。”
  妻子没有吭声,脸上的表情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拿刀都砍不进,她只是又拿被子将头捂住了。郑隆明慢慢起身,走到了窗户前,他久久伫立,眼望星空。此刻他想了些什么呢?郑隆明不愿细讲。但有一点,他拿定了主意,做出了决定。他跟笔者讲,做这个决定需要勇气,他要承担很大的责任,承受更大的压力。
  翌日,封坝村朝霞映照,云雾缭绕,美不胜收。郑隆明与儿子、孙子一起穿梭于森林间,他们又开始巡山了。妻子和儿媳妇在不远处看着三人前行的身影。妻子的火气又大起来,几次想冲上去阻止,但都被儿媳妇死死拽住。她无奈叹气,瘫坐在地,哭泣不止:“你这个老东西呀,只要你那几根老骨头还动得,你就不会消停。你自己瞎折腾不说,你还把儿子、孙子都拉进去了呀!”
  儿媳妇心里是这样在想,屋后那片森林,树子一天天多起来,一天天长起来,父亲也一天天变老了,真不知道父亲继续守这片山、护这片林是对还是错。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她也只能尊重和理解父亲的决定。她也泪眼婆娑:“妈,爸爸他那么大的岁数了,不出远门也要得。他愿意守森林,你就让他守嘛,只要他干起开心就是好事情。现在,家里面有我和你儿子在挣钱,你就放心嘛。”听儿媳妇这么一说,妻子哭得更伤心了:“你哪里晓得哟,你爸爸他守这个山几十年,钱没有挣到几个钱,他吃了好多的哑巴亏,受了好多的冤枉气哟!”



03亲戚朋友面前制度规矩照样不能破
  1955年,农历六月初7,郑隆明出生在塘坝镇封坝村马鞍山脚下。自他记事起,就特别喜欢下雨后的这片山林。“哎呀,漂亮得很,这一片山林烟雾缭绕的,简直就是人间仙境。而且那个雾啊变幻莫测,一会儿像条龙,一会儿像只老虎,太好看了。”说起这片山林的美景,郑隆明手舞足蹈、赞不绝口。
  到2024年,郑隆明守山护林整整58年。他坦言,这几十年,哪有不得罪人的呢?他干的就是得罪人的事情,跟别人吵架斗嘴随时都有,跟不少的亲戚朋友翻过脸,还有人说他六亲不认。“我不怕哪样。我没有做啥子亏心事,牛鬼蛇神我都不得怕。我自己有这个底气。”
  有一次,一棵树龄较长的树木枯死了,村民刘伟、刘明正在用斧头砍伐。据估计,这棵枯死的树木砍回家去用来烧火做饭、煮猪食等,烧上三天应该是绰绰有余。正当两个盗伐者砍得起劲时,郑隆明突然出现,厉声斥责:“不许砍。哪个喊你们砍的?”说完,一把抓住盗伐者手上的斧头。
  刘伟一脸不屑,顺势靠在枯树上,手抱胸前、摇头晃脑:“哼哼,姓郑的,活起的树子你不准砍,这死了的也不准砍吗?”郑隆明的回答掷地有声:“死了的树子,只要是还立起的,没有倒在地上的,就必须要通过林业局批准过后才能砍。”
  刘明用刀背敲了敲枯树木:“哎呀,这马鞍山上的树子都是吃露水长大的,又没有用你姓郑的一滴油、一两米,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不要得?”郑隆明的回答声如洪钟:“要不得。”
  刘伟更是蛮不讲理,极尽栽赃诬陷:“哦,你姓郑的不要我们砍,等我们走了,你好弄回家去自己用。我就一万个想不通,你姓郑的守山护林,一年到头挣得到几个银子,养得活你一家大小吗?你干精火旺、猴跳舞跳的,你肯定是把这些树子偷起去卖了,把钱装进了你自己的荷包里头。哦,你是癞蛤蟆替别个喝啤酒——把自己搞肥了,现在,你又来假装正经。”
  刘明接着帮腔:“现在连一根死了的树子你姓郑的都不准我们弄回去当柴烧,你的心也太黑了嘛。这片山上的树子是国家的东西,哪个人都可以占一点。你姓郑的把肉都吃光了,我们这些人啃点骨头都要不得嗦?”
  见郑隆明没有理会自己的胡言乱语,刘伟、刘明则洋洋得意。谁知,郑隆明摸出了手机。刘伟见状:“你要做啥子?”郑隆明的回答干净利落:“做啥子,我要报警。”刘伟、刘明心虚了、慌神了:“算球了算球了,老子难得跟你这个老顽固打嘴仗。”说完,拿着刀,抓上背篓跑得比兔子还快,消失得没了踪影。
  打铁还得自身硬。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左邻右舍上山捡柴火或者砍伐枯死的树木等,郑隆明均一视同仁、不徇私情。要不然,别人会抓他的辫子,说他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给自家人或者亲戚朋友捞好处。
  曾经,郑隆明的姐姐和妻子的娘家人上山捡柴火,照样被他制止。他讲:“我的姐姐,还有舅母子都怄气了,她们就吼我,到山高头去捡几张树叶子,捡几根死了的树子棒棒违得到好大个法嘛?我说是违不到好大个法。但是,你们这么做,就破坏制度规矩了噻。说一千道一万,制度规矩破不得。”
  有一次,郑隆明的一位亲戚上山偷砍树木,被他巡山时发现了,他连忙制止。那位亲戚软磨硬泡,老表兄弟的喊个不停,目的是想请郑隆明放他一马。可郑隆明坚持原则、毫不松口。亲戚恼羞成怒,与郑隆明发生了争执。他对郑隆明吼道:“你当个跑腿的护林员,有好大个幺不倒台嘛,有好大个了不起嘛。从今天起,这门亲戚不走了。”
  郑隆明觉得,亲戚朋友是最难缠、最难对付的了,这一关要是过不了,别人就会抓住他的把柄,工作难以开展:“之前那些年,自家的亲戚朋友都不理解我,跟我唱反调、对着干。有的还下烂药、撬祸事,我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是现在好得多了,大多数亲戚朋友晓得我的难处了,晓得我的责任了。这样子一来,我的工作就好干了嘛。”



04哪怕是拿命去拼也绝不容许不法者耍横胡来
  “说句不好听的话,守山护林,有时候真的是拿起命在拼。”郑隆明何出此言呢?
  设在郑隆明房屋边的森林防火检查站,宣传标语、视频告知、纸质宣传资料等应有尽有,旨在提醒游客不要带打火机、易燃物品等火种进山。
  游客进山的时候,郑隆明都会请游客把打火机暂时拿出来,放置于火种收纳箱里统一保管,等他们游玩结束出山时,就将打火机归还。但尽管如此,也会有不明事理的游客跟郑隆明或者家人胡搅蛮缠、不予配合。
  2022年国庆节期间,有游客进山游玩,他两只耳朵夹着香烟,裤子荷包里装着打火机和香烟,鼓胀鼓胀的。郑隆明告知他不能把打火机带进山。那位游客油盐不进,闹得很凶:“我进山旅游,你没得权力来管我。”郑隆明翻着宣传资料,指着电视里播放的相关内容说:“老师,看到没有?这是规定,不是我非要来管你。”那位游客故意犯浑鬼扯:“你莫说得那么吓人好不好?吃一根烟,树子都燃得起来呀?有好大个不得了的事情嘛?规定是死的嘛,人是活的噻。你这个老头完全是穿草鞋套袜子——多余。”郑隆明也不示弱,厉声回道:“那我还说你是阉猪儿用嘴巴——咬卵匠。”见郑隆明的气势和坚决的态度,那位游客还是把打火机交了出来。
  大约是孙子郑浩14岁那年,一个周末,郑隆明又带着他一起巡山,自己累得气喘吁吁,而孙子则蹦蹦跳跳,像孙悟空一样,快乐无比。爷孙俩走到一个岔路口,郑隆明将手往右指:“孙娃子,你到右边那面山去看一下哈,爷爷到左边看一下啊。”孙子的回答脆生生、响亮亮:“要得要得。”说完,飞快跑去。
  郑隆明往左走,边走边看,不时摇动树木端详、拔杂草。他正在扶正一棵小树苗时,突然传来孙子的呼叫声:“爷爷,那边有几个人在烤烧烤。”郑隆明一惊,拔腿跑去。
  郑隆明的妻子刘素超气愤难耐、怨气冲天:“继续聘请你当护林员,一个月的工资才500多块钱,那几个渣渣钱买得到几样东西?”郑隆明默不作声,呆坐在那里使劲抠脑壳。
  妻子吵闹的声调越来越高:“你妹妹喊你去帮她守工地,一个月给你3000多块钱的工资,还包吃包住,包来回的路费。你扳起手指拇算一下,一个是500,一个是3000,哪个少,哪个多,你都搞不醒豁了吗?我看你是水鸭子拱鸡窝——故意装怪。”
  妻子越吵越来气,儿子郑林、儿媳妇刘海霞赶紧将她拉住。儿媳妇拍着她的后肩劝慰:“妈,不要生气了,生气对你的身体不好啊!爸爸他没有把钱……”提到“钱”这个字,妻子更是气得双脚跳,指着郑隆明吼:“这个憨包老头,你跟钱有仇。你那个木脑壳里头装的全部是豆腐渣。”



05幸福来自家人的关爱理解和支持
  “我守山护林,说不耽误种庄稼,那纯粹是在睁起眼睛说瞎话,是在哄三岁的娃儿家。”郑隆明守山护林耽误了农活,尤其是抢收或播种的农忙季节,繁重的农活都压在了妻子肩上,从而导致妻子落下了右腿疼痛的老毛病。
  妻子跟笔者倒苦水,很多时候,郑隆明做起事情来就忘记了回家吃饭的时间。“饭菜煮熟了,不回来吃,又搁冷了。你说,我等起心烦不烦嘛?”“记得有一次,那个犟脑壳在山上栽树苗苗,一等二等都不回来,我想到他饿起遭不住,就把饭菜给他提到山上去。当时我有点生气,就没有拿拢,就搁在离他有四五十米远的消防池那边。没有想到,野鸡一闻到气味就飞过来了。我就问老头吃不吃,不吃就等那些野鸡吃了哦。老头还是饿了,跑过来端起碗大嘴大嘴地刨起吃,就像饿死鬼一样。”
  虽说在增加家庭收入方面夫妻二人有分歧、有吵闹、有赌气,但刀子嘴豆腐心的妻子对郑隆明的关爱是真实到位的。郑隆明对妻子的关爱和付出也充满了感激。
  在照章办事这个问题上,妻子常常劝郑隆明不要去跟别人扯皮吵架,不要去拖人家的背篼,收缴人家的刀和篾条,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尽量少去得罪人,要给自己一家人留条后路。郑隆明是这样回答妻子的:“我守护这片山林,只要大家都按规矩来,我肯定不会装怪。对那些曾经上山违规砍伐、违规用火的人,如果我老是揪住不放,对别个脸红筋涨,不宽宏大量一点,那这片山林根本就守不下去,更不可能守几十年。”郑隆明守山护林的做法和厚道的为人,妻子是认可的,是欣慰的。
  还有一件幸福的事,就是郑隆明有一个孝顺善良、通情达理的儿媳妇刘海霞。“我儿媳妇好,懂道理,理解支持我守山护林。我和老婆子吵架的时候,她都是两边劝,两边说好话。该讲的她才讲,不该讲的不得多说一句。”郑隆明告诉笔者,如果他上山巡林去了,森林防火检查站也就是进山口的事情大多数落在了妻子和儿媳妇的身上,游客登记、宣讲进山的注意事项、保管打火机、起杆放行等等,婆媳俩耐心细致、配合默契。
  郑隆明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来自于家人的关爱、理解和支持。“不管你做啥子事情,如果家里面的人老是跟你扯来扯去,事情多半都做得不顺手。”郑隆明说。



06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想去看看怎奈分身乏术
  守山、护林、植树,一年又一年,重复了又重复。云南的洱海,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湖南的张家界,说起这些地方,郑隆明兴奋异常。他想去看看美景,想去看看精彩的世界,可他却无法分身。“一年到头,我几乎没有因为办其他的事情上过街、赶过场。我只有理头发的时候才会上街,一个月去一次,一年四季都是这样的哟。远一点的亲戚家我都没有去过,只有离得近的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做啥子红白喜事我才去一下。我走了,就要喊别个来换班,我去吃个饭,立马就要跑回来,怕有个啥子闪失来不及应付。像我的妹妹、我的舅子那些都在昆明,他们喊我去耍,我都没有去过。重庆的亲戚多,我也没有去过。唯一去过的一次,就是重庆电视台喊我去(领奖),我去只住了一个晚上就回来了。”
  郑隆明的儿子郑林是他守山护林的一个好帮手。郑林现在是塘坝镇封坝村的党支部书记,尽管事情多,工作繁忙,但他也会尽量抽出时间,时不时地跟父亲一起到山上去走几趟,巡山护林。每到春节、清明节、国庆节和高温酷暑期间,郑林还和父亲一起到上山的路口守卡,阻止和提醒进山群众不要携带火种进山。
  郑林不仅跟着父亲巡山护林,还与父亲一起承担起植树造林的责任。在他父子俩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学生、干部职工、志愿者等积极参加植树造林。马鞍山森林公园的面积越来越大,由原来的500多亩扩大到了现在的1100多亩。郑林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子栽多了,生态环境自然就好了,老百姓的身体和生活就更好了。”
  之前孙子郑浩在城区工作,离老家近,周末和节假日都会回来跟着郑隆明守山护林。现在,郑浩25岁了,已成家立业,在昆明打拼事业,离家远了。但是,自家屋后的那片森林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永难忘记。他常常想念那片森林,那片森林常在他梦中停留。国庆、春节长假,郑浩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往山上跑,和爷爷一起守山、巡林、护林。
  马鞍山森林公园现在有100多种树木,主要有黄连木、青杠、柏树、楠木、香樟树、水冬瓜等。
  “这棵柏树有100多年了。”郑隆明每次走到这里,都要仔细端详、查看,看柏树是否有病虫害侵蚀,观察它的生长情况。
  对树龄较长的大树,郑隆明就像对待老人般既耐心又细心。对待幼树或者幼苗,郑隆明就像呵护孩子般精心培育照料。
  从2017年起,郑隆明每年的工资是8000元,平均每个月不到667元。“我是这样子想的,别个(潼南区林业局)既然相信你,有些地方尽点义务也无所谓嘛,我没有计较那么多,不去跟别个比,有啥子好比的嘛。我没有把那些东西(金钱)看得那么重。”
  到2024年,郑隆明守护马鞍山森林公园(原始次森林)整整58年了,森林火险、火灾零事故。他和他的家庭先后获得了重庆好人、重庆十大最美家庭、重庆市文明市民、感动重庆月度人物、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我拿再多的金钱都是买不到的。今后,我的手脚还要动快点,眼睛看远点,耳朵尖(多听)一点。要不然,我啷个对得起这些荣誉嘛?啷个对得起相信我的人嘛?”郑隆明说得实在、耿直。




07使命在肩步履不停
  郑隆明守山护林,周而复始、步履不停。他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岁月植就妩媚青山。
  那他每天要在马鞍山上走多少趟呢?郑隆明给笔者报了个数:“要看是在哪个时候。像春节、清明节、国庆节,跑的趟数就多得很了,平常时间就要少一点。平均算下来的话,每天要走3趟,每一趟少不了4公里嘛。”
  每天在马鞍山上来回行走12公里,每年就是4380公里。58年,郑隆明行走了足足254040公里,差不多绕着地球走了6圈半。
  郑隆明明年就满70周岁。聊及年龄这个话题,他显得很有趣,也很幽默。他反问笔者:“你是不是又要来问我,守护这片山林要守到哪个时候?我跟你讲嘛,不要看我快满70岁了,爬山走路的话,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走不过我。我是党员,都有40多年的党龄了,我不乱吹嘘,不随便夸海口。一句话,守这个山,反正一直要守到我走不动路了,我就不干了。”
  不到667元,郑隆明守山护林一个月的工资。而现实是,这些钱它连吃一桌稍微好一点的宴席都不够。不拐弯抹角的郑隆明说自己没有计较那么多,没有把金钱看得那么不得了。
  近70岁,本该安享晚年,郑隆明却继续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这片青山,用坚守诠释自己58年的坚持、执着和奉献。
  郑隆明坚定的信念、一致的言行,让他真正成为了一个力量无边的守山护林人。他没有因趋名逐利而失去本真,没有因迈入暮年而放弃追求,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份温暖和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手记:路漫漫 唯担当者终会抵达
  2024年7月25日,中午12点半,太阳就像一团火球,炙烤着大地,地面热浪滚滚,热得让人难受。冒着酷暑,笔者驱车前往塘坝镇封坝村,见到了重庆市马鞍山森林公园森林防火护林队队长郑隆明。

郑隆明:不要上山来 蚊子咬起你遭不住
  13点51分,笔者赶到郑隆明的家,他的妻子刘素超告诉笔者,老头正在山上做事。笔者大吃一惊,现在室外气温40多度,郑隆明还在巡山?笔者拨通郑隆明的电话,说明了来意。郑隆明却说:“你不要上山来,山高头的蚊子多得要死,一网一网的,咬起你遭不住。我马上回来。”笔者毫不迟疑回道:“你老人家不用回来,我到山上去找你。”
  笔者快步往山上赶,只见步道两旁全是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树木。此刻,蚊子就像蜜蜂搬家一样成群结队、密密麻麻地飞扑而来,围追着笔者的脸、手、脚一阵叮咬,哪怕是用双手扑打也无济于事。这个阵仗,笔者还是第一次遇到,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郑隆明老远就看到了笔者的人影,他赶紧扯开喉咙提醒:“注意到哈,蚊子钻到眼睛里头去了就麻烦了哟,痛得要死,眼睛睁都睁不开。”笔者走近郑隆明,他介绍说,每年的5月份至10月份,是山上蚊子最多的时候,这段时间更多。你这个时候到山上来,简直就是找罪受。
  笔者在想,自己在山上也就待三四个小时,而郑隆明每天都在山上钻来钻去,在蚊子集体围攻下,他需要多大的忍耐力,需要承受多大的痛苦来面对和克服蚊虫的围追堵截、轮番叮咬。

郑隆明:担当最动人、最闪光
  笔者问郑隆明,那么热的天,怎么都不回家午休一下呢?他回道:“现在正是森林火险的高发期嘛,更是守山护林的重要阶段,中午哪还敢回去休息嘛。我们24小时换班值守,晃眼都不敢打一个,时刻都要做好各个方面的预防工作,半点的马虎都要不得。一旦出了事,万一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那还得了啊?我干的就是这件事,就是要负起这个责任噻。”
  郑隆明平凡朴实,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厚的报酬。但是,他的担当作为是动人的、是闪光的。

郑隆明:森林防火注意事项要每天喊
  58年来,郑隆明对守山护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时值酷热的三伏天,是森林火险高发期,对森林构成极大的威胁,郑隆明和他队友的那根弦时刻紧绷着。他们加强防范火种进山,不间断地巡查山林,及时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同时,告诫林区附近群众,严禁焚烧田埂、秸秆、杂草、垃圾等违法用火行为,引导大家自觉树立“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意识。

郑隆明:消防池的水要蓄得满、用得好、能灭火
  炎炎夏日、天干物燥,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用就近的水源来扑救是最佳的选择,也是目前马鞍山森林公园最快捷、最有效的选择。
  马鞍山森林公园总共有32口消防池。郑隆明对每口消防池的蓄水情况都了如指掌。他必须保证每一口消防池的水蓄得满、蓄得住、管得好。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才能保证来得及、用得上、用得好、能灭火。
  天气久晴,高温天气增多,消防池里的水蒸发消失得就快,郑隆明就得想办法及时补水,将消防池的水蓄满。一是使用抽水机抽水进池。二是天然蓄水。一旦遇上下雨天,郑隆明就往消防池跑,他说:“要把雨水排到消防池里头去。如果排水沟遭堵起了,我就要快速地把它理通、疏通,保证把雨水全部排到池子里头去。排水的时候,我还要一直守在那里,等消防池的水蓄满了,我才放心得下,才敢离开。远水救不了近火。我们就是要利用这片山上的水来灭这片山上的火,这些水比黄金还要宝贵。”
  消防池里的那些漂浮着的竹竿是用来做什么的呢?郑隆明介绍道,这些竹竿不规则地漂浮在水面上,能有效阻止游客或者附近的村民私自下到池里游泳,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再一个作用是,如果有人不慎落水了,落水者可以抓住竹竿自救,同时还能争取到更多的救援时间。

小女孩:体验生活,看见美好
  下山途中,笔者偶然碰到一名12岁的小女孩。小女孩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看便知是她父母给她做了充分的防蚊虫叮咬、防晒、防中暑的准备。
  笔者问她:“小妹妹,这么热的天,蚊子又多,你还跑到山上来干啥子呢?”小女孩回答:“爸爸妈妈喊我来体验生活,看见美好。还要写一篇作文。”笔者又问她:“作文写得啷个样了?”“才写了一半。”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笔者表示想看看作文稿,小女孩说她的字写得不好,不想给别人看,她可以读给笔者听。
  于是,她认真地读了起来——郑爷爷,今天,我没有看到您的爷爷、您的父亲,还有您的儿子和孙子巡山护林的身影;我没有看到那些偷砍树木而被您奋力阻止的场景;我也没有看到您守山护林而穿烂的那些筒靴、胶鞋、衣服……
  今天,我只看到您大汗淋漓地穿梭于森林之间;我只看到您被不计其数的蚊子追着叮咬,您不停地用树枝扑打……
  今天,我只看到这山上的楠木、青杠、柏树、黄连木等等这些参天大树;我只看到这满山苍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