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立足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作出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这一重大决策和顶层设计,成为新时代以来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河湖长制是党中央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加强河湖生态保护开展的一项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从党政主导到社会共治,从各管一摊到部门协作,从一河一湖到全域建设,我国全面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长制工作责任体系,形成了党政主导、水利牵头、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河湖管理保护崭新格局,有力破解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河湖保护治理难题。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河流管理机构应落实落细落小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水利任务。探索首创性、差异化变革,迭代升级河长制体系,落实《河长制工作机制运行管理办法》,完善《河长巡河制度》,确保全区每条河流都有人管、有人巡、有人治,着力提升河流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全面强化跨界河流治理破解治水难题,河流管理机构应扛牢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协调、指导、监督、监测作用,持续完善河长制组织体系,建立川渝河长联席会议制度、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协作机制,持续强化跨界河流统一治理管理,广泛凝聚流域联防联控联治合力,构筑起流域统筹、区域协调、部门联动的治理格局。
“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如是说。近年来,大量科研成果在河湖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河湖数字化、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河流管理机构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智算技术,将河湖管理推向更高水平
一以贯之推动河长制走深走实,不仅是对河湖治理工作的深化,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坚持和实践。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河长制将在保护水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