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特别策划总第3333期 >2025-01-10编印

传递民声献良策 履职尽责谋发展
刊发日期:2025-01-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一年来,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本地(本领域)重要工作,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提出一批高质量的议案和提案,认真参政议政,在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即日起,本报推出“代表委员风采”专栏,讲述新时代代表委员践行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的故事。




陈 宏:
“医”心为民展风采
  本报讯(记者陈俊霖罗昌泽)区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陈宏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深入走访联系选民、及时反映群众心声、推动民生问题解决,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时代担当。
  “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才是人大代表‘人人选我,我为人人’的真切展现。”陈宏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来自卫健系统的人大代表,在岗位上更要为患者的健康负责,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履行本职工作与代表职能“两不误”。
  医者的仁心和调研工作的深入,让他提出的意见建议既有专业领域的“科学性”,更有民生关怀的“接地气”。经过认真调研后,他起草并提交了关于《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提升的建议》,在转交相关部门办理后得到了及时回复和落实。如今不少乡镇医院规范设置了急诊科室,加大对急诊医学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有效推动了广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解决,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庄严承诺。
  “接下来,我将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发挥好代表作用,在医疗岗位上继续开拓创新,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为人民健康事业贡献一份力量。”陈宏告诉记者。



文春来:
做乡村振兴路上的实干者
  本报讯(记者马艾李彦亭)文春来,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怀揣对家乡深厚的情怀,回到太安镇太平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作为村里的当家人,他带领群众致富,做一名乡村振兴实干家。
  作为基层人大代表,文春来牢记职责使命,做群众的贴心人,带领乡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先后对上争取项目资金投入近2000万元,兴修道路、整治农田、改造电网,让太平村产业基础、招商条件得到根本转变。
  去年,文春来关注的是土地宜机化改造,提出了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土地改造的建议,希望在农田改造前,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土地改造出来后种什么、怎么种、谁来种,提高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经文春来所提建议,太平村在农田宜机化改造后,规模化种植了200余亩白菜。“白菜还有一个礼拜左右就可以收获了,今年市场行情很不错,都已经提前被客户预定了。经过宜机化改造后,太平村的规模性产业越来越多,村集体经济也越来越壮大。”文春来说。
  这几年,他带领村“两委”,发动村民入股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打造油菜制种示范基地、大豆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水稻+”综合种养基地600余亩,带动周边发展大豆、玉米、辣椒等产业1500余亩,集体经济收入连年增长。
  “接下来我还将继续关注农业农村的发展,履行好代表职责,多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建议,反映民声,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文春来表示。



邓文静:
扎根教育不忘初心
  本报讯(记者张峻豪徐利)塘坝幼儿园园长邓文静,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本职岗位和人大代表履职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勉尽责,时刻把群众的要求记在心上、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才能不辜负群众的信任。
  小区电动车停放和充电管理一直是小区业主的一块心病,邓文静通过数次走访调研,积极与相关部门及小区物业沟通联系,起草并提交了规范小区电动车停放和充电管理的建议。今年以来,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不少小区新建了电动车集中充电点,增设了电动车停放位和遮雨棚,持续满足居民需求,切实提高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邓文静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担当,把“我为民、我履职、我行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民生关切,为民生聚力,切实让人民群众拥有稳稳的幸福。
  “接下来,我将以更高的视野和更高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履职水平,深入了解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群众需求,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全力以赴履行好代表职责。”邓文静表示,仍将密切关注乡村振兴、社区养老、教育公平、医疗卫生服务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积极为人民群众发声,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敬 博:
情系农业践行使命
  本报讯(记者吕洁刘城志)区政协农业界别委员、桂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敬博将农业工作和委员担当深入融合,认真参政议政,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履行好一名政协委员职责。
  记者见到敬博时,他正在桂林蔬菜基地查看萝卜长势,并告知农户田间管理建议。“只有热爱农业。扎根土地、贴近农民,才能把农业工作干好做精。”敬博说。
  自2008年担任政协委员以来,敬博积极参加各类集中学习、专题学习等活动,多次走进田间地头走访调研,把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以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上报,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委员,我当委员为人民”的初心和情怀。今年,敬博将带着《关于我区禁止销售非标地膜的建议》在区两会上发出声音,聚焦关注塑料污染防治问题,推广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
  “作为一名政协农业界别的政协委员,肩上的不只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接下来,我会继续扎根农业、深入田间地头,不断钻研,为广大农民传达呼声和诉求,为我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敬博表示。




曾顺芳:
唱响履职为民“协奏曲”
  本报讯(记者丁怡然张凡)国家统计局潼南调查队党组成员、副队长曾顺芳作为忠实履职、担当有为的优秀政协委员,撰写出多篇优质提案与社情民意,为推动区政协工作和全区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曾顺芳积极参与政协协商,架好群众和政府的“连心桥”。她深入调查研究,先后撰写《壮大繁荣镇域经济的建议》《关于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建议》《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等多篇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奋力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努力唱响履职为民“好声音”。
  今年,曾顺芳关注到我区高水平养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近期,她深入我区多家养老机构、社区村落,对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情况、养老队伍建设情况、适老化改造情况等进行详细了解,并提出加快养老产业升级、加强养老产业规范、加强养老队伍建设等建议。
  “目前,我区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加之外出务工人群大,在乡老龄人口多,空巢化明显,养老服务需求突出,希望通过五点建议助力我区打造高水平、有活力、见效益的养老产业体系。”曾顺芳说。
  曾顺芳表示,接下来,将尽职尽责,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切入点,深耕调查本职工作的同时,为百姓传递心声,为发展建言献策。



刘博予:
助力绘制潼南文旅的“诗和远方”
  本报讯(记者彭春刘文静)区文化旅游委综合科副科长、区非遗中心专技干部刘博予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积极为潼南文旅融合发展想点子、提对策,推动我区文旅产业再上台阶。
  对如何通过潼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助推文旅更快更好发展,他有着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我区的文旅项目主要以观光游览为主,游客难以获得独特、深刻的体验。”于是,他走访调研全区文旅产业现状,精心撰写了《关于打造沉浸式国风康养主题街区的建议》等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被区委统战部评为“建言献策先进个人”。
  “目前整个涪江旅游度假区尚未达到真正引流出圈的效果。”因此,刘博予提出打造沉浸式国风康养主题街区的提案,通过整合资源、串珠成链,紧跟国潮新风向,培育文旅新业态,推出沉浸式剧游,进一步叫响“世界宽谷田园城市”文旅品牌。
  履职的道路没有尽头,近段时间,刘博予又将目光聚焦在药食同源产业上,正在逐步完善“用好潼南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药食同源产业”提案。刘博予表示,作为政协委员,将继续结合自身本职工作,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诠释初心,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