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彦亭
从事肺病工作30余年擅长呼吸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肺癌等专科专病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2003年因抗击“非典”受潼南区委表彰;2007年被潼南县卫生局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潼南区中医院2022年十大名医,共发表学术论文11篇。
近期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甲流全称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突然暴发、迅速扩散的特点。这种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甲流的潜伏期通常为1—7天,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疼痛、乏力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主要特点
甲流与普通感冒不同,普通感冒主要是由于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和病毒的入侵所致,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传染性较弱,病程较短;甲流的传染性则更高,在症状上,与普通感冒相比,甲流感染常伴有咽痛、全身关节与肌肉酸痛等症状,并可能出现持续高热;此外,甲流也更容易导致肺部炎症,个别病例因病情发展迅速而进展为重症肺炎,因此引起需要重视。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对于临床症状较重或伴有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等并发症的甲型流感患者,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奥司他韦等,服药时间以发病36小时以内为佳。
对症药物:对于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并发症,病情趋于自限的甲型流感患者,无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症服用退热、止咳祛痰等药物治疗即可,常用止咳祛痰药物有乙酰半胱氨酸片、复方甘草片以及苏黄止咳胶囊等,退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颗粒、吲哚美辛片等,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会通过飞沫传播给周围的人。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或体液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如水杯、毛巾等,再触摸口鼻等部位而感染。
预防措施
1、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咳嗽礼仪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群。
2、保持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对卫生间、门把手、楼梯扶手、电梯等重点部位开展定期清洁与消毒。
3、尽快接种甲型流感疫苗:接种甲型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感染后建议多休息,多饮水,补充营养元素和维生素,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