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时政总第3341期 >2025-01-24编印

市政协委员宋燕:
强化人才引育 为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刊发日期:2025-01-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人才引育提质增量,实施杰出人才培养计划、产业技能根基工程。让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全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潼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燕聆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对全市才智涌流的新局面加速形成充满信心和期待。
  据悉,在人才引进方面,潼南区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关于人才工作部署要求,依托“渝跃行动”“新重庆引才计划”,迭代推进“英才潼行”工程,着力构建“1443”人才工作新格局,组建“智荟涪江”潼南籍全球专家人才智库190余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专家团队15个,引育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等各类人才4000余人。
  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推进人才工作,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局面。宋燕建议,要量质并举推动人才总量和结构双优化,大力培养使用年轻优秀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一年多来,潼南已成功举办“让梦想在乡村大地上飞扬”“科普点亮梦想科创筑就未来”“中外青才‘潼’相聚共话美好家国梦”等“青竹荟”活动36期,吸引了2800余名青年热情参与,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青春动力。
  此外,宋燕还希望,加强顶层设计,战略性谋划,前瞻性、科学性编制全市“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构筑“渝漂”人才摇篮。突出高端引领,刚柔并用,聚焦“416”重庆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持续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聚力本地培育,开展院地协同。以潼南为例,为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缺乏专业人才这一突出问题,潼南首创性推出产业村支书(主任)聘任制,跨行业、跨层级、跨地域,从西南大学、南昌大学、重庆市农科院等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分两批精准选聘58名博士、正高级专家等人才担任产业村支书(主任),让村里有了技术员、专家有了试验田。这些产业村支书作为乡村产业发展引路人,已带动培育乡村人才3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