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时政·综合总第3332期 >2025-01-08编印

聆听新期待 潼谋新跨越
2025“问计涪江” 邀您继续为潼南建言
刊发日期:2025-01-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扫码参与留言

  

本报记者 马艾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过去一年里,潼南“问计涪江”始终肩负媒体的职责与使命,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
  在去年区两会召开之际,很多关心关注潼南发展的市民朋友踊跃建言献策,通过潼南“问计涪江”提出很多新期盼、新希望。
  网友留言: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才投入乡村教育事业,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工作成效:区教委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2024年招、考、培、调青年教师179人,向乡村学校补充全科教师51名,城乡“双向”交流优秀青年教师238名,化解乡村超员超岗教师170名。遴选12名城区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创新开展音乐、美术“网课直播”,惠及乡村学校24所、班级202个、学生6375名。推出青竹荟之教育系统“节”出青年养成计划,构建“教坛新秀——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卓越(教育家)型教师”的梯级培养体系,培养乡村青年骨干教师39名,1名乡村教师获2024年全国说课特等奖,2名乡村教师获评市级优秀班主任。
  网友留言:希望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型企业,增加高新技术就业岗位。
  工作成效:紧扣全区“3+3+N”高能级现代化制造业集群发展,大力推动高质量创新主体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全年新增科技型企业227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孵化优质科技初创企业100余家,获批市级科研项目16项,新增市级创新平台3个、达到61个,带动全区新增就业岗位9000余个。
  网友留言:希望多出台一些人才引进政策,针对应届毕业生提供一些实习岗位。
  工作成效:2024年,区人力社保局针对网友新期待,加快实施英才潼行工程,全年人才净流入1344人,同比增长863人,增长率179.42%,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0.2万人。加快实施涪江工匠跃升工程,全区技能人才量质齐升。加快实施就创潼城工程,全区就业创业形势稳中向好。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98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9%;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642个,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4.7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网友留言:希望能够把我们区的医疗技术水平建设得更高,方便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够看上病,看得好病。
  工作成效:公立医院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区人民医院与华西医院签订网络联盟医院合作协议,开展专家远程诊疗和学科带教等,医疗核心质量得到提升;区中医院新立项市级中医药科研项目2项,申请“三甲”创建评审已初步通过市级专家组调研评估。扎实推进“县聘乡用、乡聘村用”和“以基层为重点”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5名区级专家挂职基层副院长,45名区聘镇用人员开展教学查房1200余场次、开展新项目新技术38项、诊疗病人1.4万余人次。
  网友留言:希望能够提供更加健全的养老服务,提升现有的养老院和敬老院的设施设备。
  工作成效:区民政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区失能人员养老及照护中心和桂林中心养老院,对古溪、龙形、群力三个镇敬老院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在全市率先推进低保失能老人集中照护工作,累计有43名老人入住机构享受集中照护,实现“照护一个人,解放一家人”的美好愿景。
  网友留言:希望继续加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公共基础设施。
  工作成效:2024年,我区采取实物安置与货币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加快碉楼坡及江石岭片区、石碾社区城中村改造,启动安置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1个,启动38个。建成城镇雨污管网28公里,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00套、人才公寓80套,公租房小区“除险清患、品质提升”,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网友留言:希望多举办大型文旅节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
  工作成效:2024年,潼南农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世界宽谷·田园城市”文旅新IP,从焰遇涪江、数字菜花节、《春风踏歌》云首发,到“五一”虾王争霸、端午最长龙舟祈福、“十一”夜“趣”涪江玩,潼南文旅创意火爆出圈。潼台比武晒出发展新景,“一镇一宴”创出美食花海,跟着网剧《重庆遇见爱》游潼南展现田园牧歌的乡村之美,吸引1600多万市内外游客来潼南寻人文之盛、乐自然之趣、享田园之悠、品美食之妙。
  ……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过去一年里,这些网友的期盼化为潼南的实际行动、切实成效。潼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迭代升级现代化建设“1132”体系构架,各方面工作奔腾向前,交出潼南答卷。
  聆听新期待,潼谋新跨越。2025年区两会即将召开,网络互动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诚邀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说出自己的新期待,为现代化潼南建设赶超跨越建言献策、共话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