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时政·经济总第3452期 >2025-10-17编印

让每条求职路更顺畅开阔
刊发日期:2025-10-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山海



  今年“国考”报名通道一开,35岁上限被取消,消息像春风一样刮进千家万户。对求职者来说,这不仅是多一个岗位,更是国家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年龄不是能力的保质期,经验也能换门票。
  十年前,招聘网页里“限35岁以下”是默认格式,企业图加班猛、社保低,招聘图方便顺手,久而久之,35岁成了隐形闸门,有人甚至提前五年就开始焦虑。如今劳动力平均年龄逼近40,再把35岁当终点,等于把最成熟的一段职业生命直接剪掉。国考率先拆门槛,为市场树立新坐标:先看能不能干,再看哪一年出生。
  公务员招录自带风向。四川、浙江、上海把事业单位年龄放宽到41岁,公共部门先迈步,民企才会跟上。当“经验与能力并重”写进更多简章,中年人才敢把简历再投一次,基层治理也迎来及时雨。社区调解、乡村振兴、综合执法,都需要情绪稳、善做群众工作的“老师哥”“老师姐”,打开年龄口,就等于请来一批即战力。
  政策把门推开,能不能真正走进去,还需要地方接力。潼南近年的做法给出了参考。人社专员线上线下“访企问需”,把缺工人数、技能要求、返岗障碍一条条记下,“春风送岗行动”因此能精准对接到人。遂宁、潼南联合办招聘会,让川渝两地求职者同场挑岗,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返岗
  专列驶出车站,务工人员坐直通车回城,行李里装着腊肉,也装着对新一年的底气。政府搭好桥,企业唱戏,劳动者才能安心登场。
  要让用人单位敢用“高龄”员工,光喊口号不够。首先得把年龄歧视写进违法清单,招聘广告、内部晋升、裁员补偿全程亮红灯,让投诉有门、维权有据。其次,社保缴费比例、培训补贴可以向吸纳大龄员工的企业倾斜,用“真金白银”对冲顾虑。再次,终身学习平台要从口号落到指尖,夜校、线上微课、数字技能训练营应像共享单车一样随处可见,让40岁的人也能像20岁一样更新“操作系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民生不仅是找到工作,更是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市场本应像交响乐团,让各种音色各就其位,而不是只保留高音。
  当政策、企业、个人形成合力,把“生命周期”纳入就业顶层设计,就能把“人尽其才”从理想写进日常。让35岁不再成为门槛,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个普通人。20多岁的年轻人不必焦虑“快35岁了怎么办”,40多岁的中年人也能自信地投出简历。当年龄不再是标签,能力成为通用货币,一个更公平、更从容的就业时代才真正到来。那时,每个年龄都能绽放自己的光彩,每条职业长河都将因多样而丰盈。





(涪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