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10月17日,区委十四届十次全会胜利召开。全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吹响全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奋进号角,为潼南下一步干什么、怎么干标注了时代坐标、提供了行动纲领。此刻的潼南,再一次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肩负新使命、迸发新活力。
城市,是现代化的“主战场”,也是群众美好生活的“主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城市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着力破解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为建设人民城市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对标对表,绘就了重庆打造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宏伟蓝图。潼南此次全会,正是把“国之大者”“市之要者”转化为“区之责者”“民之盼者”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的责任担当。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潼南面积不大、人口适中,却恰因“小而美”更具试验田优势。立足新的时代方位,潼南提出打造“创新之城、宜居之城、美丽之城、韧性之城、文明之城、智慧之城”,目标清晰、路径明确,既与中央、市委部署同频共振,又与自身禀赋深度耦合,更与群众期盼精准呼应,体现了“小体量”追求“高质量”、“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的潼南智慧。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关键在“现代化”,核心在“人民”,重点在“高质量”。全会锚定三个时间节点,提出“七个聚力”系统举措,每一项部署都直指城市发展的瓶颈短板,每一项举措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真正做到了“人民关心什么、我们就抓紧推进什么”,充分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取向。全会提出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健全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推进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目的就是要打破行政壁垒、资金瓶颈,让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让改革成为人民城市建设的“最大增量”。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蓄势待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以此次全会为契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牢固树立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奋力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潼南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是全区人民的共同事业。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要牢记嘱托、唯实争先,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动实践,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使命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更加强劲的潼南力量!
(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