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时政·经济总第3458期 >2025-10-31编印

名医义诊、非遗体验、趣味互动……
中医药文化盛宴 惠民健康同行
刊发日期:2025-10-3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市民体验智慧中医。

市民集章打卡。

市民在本草文创区挑选饰品。

扫码看更多内容

  

本报记者李彦亭张峻豪



  为深入贯彻国家“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行动部署,响应重庆市“渝见岐黄”中医药文化集市巡回服务号召,10月28日至29日,区中医院在院内八正广场举办“渝见岐黄潼享健康——2025中医药文化集市巡回服务暨‘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
  本次活动为期两天,集名医义诊、智慧中医、非遗展示、沉浸式体验、趣味互动于一体,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惠民服务深度结合,为市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福利。



国风展演 生动诠释岐黄内涵
  28日上午,一首浸润着中医韵味的歌曲缓缓响起,“渝见岐黄潼享健康——2025中医药文化集市巡回服务活动暨‘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潼南站”正式拉开帷幕,瞬间将现场带入“本草与节气共生”的氛围中。随后,区中医院医护人员带来的《四季本草》表演,巧妙将二十四节气与中药材相结合,“岐黄新生代”们以明快的唱跳,带领观众走进中华本草的世界,国风古韵与青春活力的碰撞,引得台下观众掌声连连,大家纷纷为这场“懂传统、有活力”的演绎点头称赞。中医养生操《八段锦》展演,动作整齐划一,刚柔并济,充分展现了中医药养生文化的风采。
  据了解,本次集市是响应国家“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号召的实际行动,也是我区市民在“家门口”亲近中医药的好机会。近年来,我区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壮大、服务能力提升;区中医院更以“三甲”创建为抓手,在医疗、科研、文化传播等领域取得突破,成为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龙头”单位,未来将推出更多惠民项目,让中医药在基层落地生根。




八大展区 沉浸体验中医药魅力
  体验、品鉴、玩乐、学习……随着开幕式落幕,区中医院八正广场上的18个摊位迅速成为“健康打卡点”。活动设置岐黄妙手义诊区、良方妙技体验区、药食同源展示区、智慧中医体验区、养身膏方展示区、本草文创展示区、趣味游戏互动区、睡养调理体验区,通过八大展区提供精准服务。
  岐黄妙手义诊区是现场最热门摊位,10余名川渝名医坐诊,不少中老年市民早早带着病历本、体检报告排队。“医生,我膝盖疼了大半年,您帮我看看怎么调理?”市民刘大爷刚坐下,专家便细致号脉、查看舌苔,不仅开具了适合秋冬调理的方剂,还手把手教他按摩养生穴位。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除了正常的把脉问诊,义诊区还特别针对中老年群体,重点提供关节养护、高血压调理等诊疗服务。
  良方妙技体验区则成了市民们的养生课堂。非遗水泛丸制作技艺展示台前,工作人员一边演示药材研磨、泛丸成型,一边讲解“手工水泛丸一人一方,便于吞服,利于贮存”;旁边的葫芦灸、铜砭刮痧体验摊位前,体验者们不时发出“热乎乎的,很舒服”“肩膀不酸了”等赞叹,市民张阿姨体验后笑着说:“这次来赶集市,不仅学了养生技巧,还尝试了中医技法,真是太实用了!”
  此外,智慧中医体验区的智能脉诊仪、体质分析仪,让市民们通过简单操作就能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特色膏方展示区里,现场熬制的阿胶膏香气四溢;药食同源区的养生茶饮、中药糕点免费试吃,让不少人大饱口福;本草文创区的中药香囊,也选用了适合秋冬防感冒的药材,成了大家眼中的“实用的小礼物”。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还特别设置“集章有礼”互动,不少市民在完成义诊咨询、技艺体验等项目后即可集章,兑换足浴包、养生茶等实用的礼品。“既能看病、学知识,还能拿养生礼品,这个‘场’赶得过瘾!”一位刚兑换完足浴包的市民笑着说。



名医引领 共同擘画事业新篇
  活动期间,除了热闹的集市,区中医院还举办了特色活动。当日下午,四川省名中医王超专家工作室签约揭牌仪式暨拜师礼将在区中医院学术报告厅举行。
  拜师仪式气氛庄重典雅,两名弟子诵读拜师帖、行拜师礼、敬献束脩与茶水,表达了尊师重道、潜心学习的决心。王超教授则赠予学生回徒帖与中医经典书籍,并发表训勉寄语,希望他们能恪守医德,精进医术,将中医药瑰宝传承下去。此举标志着区中医院在引进高端人才、强化学科建设与师承教育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仪式结束后,王超带来专题学术讲座,分享中医诊疗经验与研究成果,此次活动为中医药从业者及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中医药文化的集中展示,更是我区贯彻落实重庆市卫生健康委《2025年“渝见岐黄——重庆市中医药文化集市巡回服务活动”工作方案》的生动实践,通过这场特别的集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也让“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理念,伴着重阳的温情,深深扎根在市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