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民生总第3458期 >2025-10-31编印

从军营绿到生态绿——
“最美重庆人”吴卫峰的“护林”人生
刊发日期:2025-10-3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卫峰(前一)与同事巡林。


卫峰(右一)走访贫困户。


本报记者




  近日,2025年度“最美重庆人”名单揭晓,区林业局吴卫峰榜上有名。这位脱下军装已经25年的退役军人,把青春里的“橄榄绿”,化作了家乡山野间的“生态绿”。从守卫国土到守护林土,他在潼南大地上,默默书写着一名退役军人的绿色情怀。




群众的贴心人用脚步丈量民情
  “党的好干部”,是贫困户刘俊清对吴卫峰最朴实的褒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把帮扶的5户贫困户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次次上门走访,他不仅讲政策、送信息,更实实在在关心着他们的生活——屋顶漏不漏雨、孩子上学路远不远、饮水干不干净、学费有没有着落……他用心听、认真记、全力帮。为了解决一口干净的饮水,他多方协调;为了一笔大学的学费,他积极奔走。
  渐渐地,他从乡亲们口中的“吴科长”变成了无话不谈的“自家人”。这份真诚也被他带到信访工作中。面对情绪激动、积怨已久的老上访户,他从不推诿,总是一杯热茶、一次长谈,用耐心倾听化解隔阂,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让不少遗留矛盾悄然消融。




发展的生力军甘为绿叶衬青山
  服务群众有温度,融入发展有担当。作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生态项目的骨干,吴卫峰是冲锋在前的“生力军”。
  他深度参与,负责协调落实、进度跟踪等大量具体工作。他用自己的奔波,确保了9万亩花椒基地从图纸走向山野。如今,曾经的荒坡已椒林满山、香飘四溢。这一片“绿”,“映红”了近4万农户的好日子——近年来人均年增收超过1万元。他用自己的严谨,守护了林地审批的绿色通道。2020年以来,经他审核的228宗、超1.3万亩林地项目,实现审批率100%。他甘当“绿叶”,默默耕耘,见证着潼南的青山更绿、百姓的日子更红火。



攻坚的排头兵敢啃最硬的骨头
  军人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2018—2020年,我区承接了三年完成42.6万亩营造林的国土绿化提升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这是一块公认的“硬骨头”。
  “让我来!”面对挑战,吴卫峰主动请缨,挑起了这份重担。那段时间,他几乎没有休息日,办公室的灯常亮至深夜。为落实造林地块,他跑遍了各镇街;为找到最合适的苗木,他走访了周边区县数十家苗圃;为确保后期管护到位、政策兑现,他反复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通过不懈努力,42.6万亩的营造林任务如期全面完成,实现100%落地。吴卫峰用行动诠释军人本色,就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




逆行的守护者非常时刻见担当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大多数人居家防疫之时,吴卫峰成为万千“逆行者”中的一员。“情况特殊,我愿意到一线。”简单一句话,道出他心中的责任。
  他的“战场”,是全区18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为阻断可能的病毒传播链,他每天做好防护,驱车穿梭于乡间,逐户排查、清点数量、宣传政策,确保所有场所“零交易、零流失”。
  “那时候数据必须精准,一只都不能错,压力很大。”疫情平稳后,他又牵头完成660只野生动物的后续处置与补偿工作,从防控到收尾,全程负责、善始善终。
  从守卫国家的军人,到守护青山的“林业人”,吴卫峰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忠诚与担当。二十五年来,他用双脚丈量潼南的山水,用汗水浇灌脚下的绿土,以一名退役老兵的坚守与奉献,诠释了“最美重庆人”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