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
上周五,哈尔滨亚冬会完成各项赛事圆满闭幕。本届亚冬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冰雪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其成功经验值得深入剖析。
哈尔滨巧妙构建“冰雪赛事+全域旅游”的融合模式,精心规划十余条精品旅游线路,将500余处文旅场景串联起来,让游客在感受赛事激情的同时,沉浸式领略冰城的独特魅力。从冰雕玉琢的冰雪大世界,到历史韵味十足的中央大街,每一处都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打卡地,实现了体育赛事与文旅产业的无缝对接。
哈尔滨深挖亚冬会IP价值,打造出一系列极具创意的文创产品。憨态可掬的吉祥物玩偶、设计精美的纪念徽章、造型独特的冰壶摆件,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承载着赛事的记忆,更成为传播冰雪文化的独特载体,吸引着游客纷纷解囊,为文旅经济注入新的消费活力。体育赛事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融合,运动装备、智能穿戴设备等关联产业订单量显著增长。
尽管本届亚冬会有谷爱凌、苏翊鸣等明星缺席,但以林孝埈、高亭宇等为代表的冬奥冠军团依然吸引了众多目光。哈尔滨还借助潘展乐等体育明星社交媒体影响力,让他们分享在哈尔滨的冰雪体验、特色美食等,吸引粉丝关注。若能邀请明星参与赛事相关文化活动,与观众互动,无疑会增加赛事关注度,进一步激发粉丝的消费热情。
配套服务的升级也是一大亮点。交通枢纽的优化、住宿条件的改善、公共设施的完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城市的用心。地铁站内增设的冰雪主题装饰,为乘客带来别样的出行体验;出租车司机热情的服务和流利的外语,让外国友人倍感温暖。
此外,全民参与的热情也为文旅经济添砖加瓦。露天冰壶体验区前,游客和市民跃跃欲试;巨型冰雪盲盒旁,人们欢声笑语。在冰城,每个人都是冰雪文化的传播者,共同营造出浓厚的冰雪氛围。
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实践,为各地借助体育赛事及明星效应带动文旅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期待更多城市能从中汲取经验,哈尔滨的经验表明,通过创新营销模式、完善配套服务、营造全民氛围、挖掘文化价值,能让文旅经济释放出巨大的活力与潜力,实现体育、文化与旅游经济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