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综合总第3349期 >2025-02-19编印

别让“黑心棉”寒了消费者的心
刊发日期:2025-02-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刘莉


  近期,有媒体报道电商平台严选“纯棉棉被”实为廉价禁用化纤下脚料所制。消费者称其购买的产品送检后发现被子中心部位的含棉量仅为4.8%,主要成分为聚酯纤维(75.4%),而该类产品全网热销50万件以上。该事件一经发酵,引发广泛讨论。
  “黑心棉”卷土重来,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劣质棉制品未经严格消毒,接触皮肤后可能导致皮肤过敏;“黑心棉”中的短棉絮容易穿透棉产品的面料飘浮于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一些“黑心棉”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化学物质进行漂白等处理,可能残留甲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中毒反应。“黑心棉”是对消费者健康的沉重威胁,因此,在购买棉制品时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和品牌,避免贪图便宜而购买劣质产品。
  “黑心棉”再现,撕开了电商与监管的遮羞布。这一事件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欺诈,更是对消费者权益、市场秩序乃至社会信任的严重践踏。商家因利益的诱惑丧失了基本的商业道德和底线,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全然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电商平台为吸引流量和提升业绩,过度强调“工厂源头”“严选品质”等卖点,却在商品审核上流于形式,导致大量“黑心棉”产品轻易上架,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平台推诿塞责、处理不力;市场监管的漏洞同样不容忽视,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和执行的不到位,违法成本过低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难点。
  “黑心棉”问题如何根治?多方协同发力是关键。政府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制假售假行为严惩不贷,形成有力震慑;电商平台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严格的准入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商家资质和商品质量的审核,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全链条追溯;企业要加强自律,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合格产品,诚信经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消费者应增强维权意识,提高辨别能力,遇到问题及时投诉举报,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黑心棉”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守护消费者健康,不只是为个体筑牢安全防线,更是在夯实社会信任根基、维护市场良性运转。只有各方齐心协力,以雷霆手段整治乱象,以长效机制守护质量,才能让“黑心棉”无处遁形,让市场回归健康有序,让消费者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