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专题总第3353期 >2025-02-28编印

“平安+便捷+温馨” 这些数据见证春运守护力量
刊发日期:2025-02-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志愿者向旅客指引公交线路。。

执法人员检查客运车辆。

火车站打击非法营运。

执法人员在火车站维护营运秩序。

执法人员检查机动车维修备案情况。

志愿者向旅客发放宣传资料。

养护人员清理道路边坡碎石。

  

本报记者 吕洁



  2025年春运于2月22日圆满落幕,潼南区以“零事故、零滞留、零投诉”的亮眼成绩单交卷。40天里,45.4万铁路旅客平安抵达,200.9万辆次高速车流有序通行,背后是智慧系统的科技运用、24小时在线的应急铁军和160余人次志愿者的暖心守候,一组组硬核数据,见证着潼南的春运温度,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份“三色春运”答卷。



科技蓝:数字赋能打造“便捷春运”
  “高铁到站前15分钟,接驳公交已提前调度到位。”在区交通运输委综合调度组内,工作人员正在结合全区客流数据特点,配合无人机实时巡查等科技设备,做好春运期间每日工作调度,及时对铁路运输客流、公路运输客流以及高速公路车流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科学调配运力,做好应急运力储备,坚决做到“列车不到站、运输服务不打烊”,强化综合运输有效衔接,防止旅客大规模长时间滞留,让“堵点”变“通途”,为公众出行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提供平安、便捷、温馨运输服务。
  春运期间,全区共投入客运车辆213辆(其中线路班车83辆,客运包车32辆,农客98辆)累计提供客运运力83.9万人次,城市公交车140辆,累计提供公交运力400.4万人次;巡游出租车200辆;网络预约出租车500辆;储备客运机动运力10辆、货运机动运力40辆;投入运输船舶1399趟次,有效实现“便捷春运”工作目标。




应急橙:全方位保障护航“平安春运”
  隐患排查“零死角”应急保障“秒响应”。面对春运期间寒潮天气,地面极易结冰湿滑等情况,区交通运输委提前部署,准备了应急抢险车8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2台、高空作业车1台、应急发电机2台,备足融雪剂、盐等融雪除冰试剂和扫帚、铁铲等除雪除冰用具,保障车辆安全通行。
  “我们应急组24小时轮流在岗,发生影响道路通行的险情第一时间前往处置,确保道路畅通。”区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保通保畅应急组副组长袁理中说。
  春运期间共出动道路养护人员5180人次、车辆240台次,累计清理垮塌方176立方米,清洁公路约15000km,完成闭环整治的隐患25处,做到了道路隐患快速响应、高效处置,辖区道路通行安全高效。
  “同时,针对交通运输安全开展‘拉网式’排查,依托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加强对‘两客一危’、公交车、网约车、出租车等车辆安全联合监管,切实做到‘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区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说,春运期间共开展专项执法78次,出动执法人员831人次,查处违法案件66起,切实筑牢春运交通安全防线。




暖心红:志愿服务享“温馨春运”
  “阿姨,您的G317次列车马上就要发车了,我送您过去。”在潼南火车站,身披红马甲的志愿者张琪,正搀扶一位视障旅客通过无障碍通道。春运期间,共组织志愿者160人次,在火车站、客运站开展春运“情满旅途”活动,为车站候乘人员提供休息椅凳、手机充电、热饮用水等物资,并加大对“老幼病残孕”等重点群体出行关心关爱力度,提供票务协助、候车引导、行李搬运、无障碍、专用通道等温馨服务,一个个来往的红色身影,给候车大厅增添了不少温度。“志愿者帮我搬行李,还送了热姜茶,心里特别暖!”70岁的独行老人李大爷连连称赞。
  此外,及时向社会发布春运动态,累计发布气象信息79条,发送工作提醒549条,印发《旅客乘车安全须知》等宣传资料8000余份,悬挂张贴标语、横幅75幅,张贴海报500张,积极营造温馨春运氛围,为广大旅客提供出行参考和帮助,正确引导旅客出行,保障旅行安全。



记者手记
  春运,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迁移”、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浓浓的乡情和亲情,也是一年中铁路、航运、公路客货流量最集中、人员流动最频繁的时期。
  从“人海战术”到“数字治堵”,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春运的40天里,潼南春运的“三原色”实践揭示现代交通治理新范式,以雷霆速度应对突发险情,凭人文关怀传递城市温度,让归途的每一程都成为城市治理的生动注脚,在川渝交通枢纽的坐标上,绘就出一幅“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民生画卷,正如涪江畔亮起的“中国结”路灯,这场40天的温暖守护,照见的不只是交通治理的速度与力度,更是城市治理的温度与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