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越月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3月12日是我国第47个植树节,潼南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义务植树活动,用行动“植”入绿色、守护绿色。近年来,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内涵,全面贯彻实施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世界宽谷·田园城市”绿色生态城建设提速,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树立“生态优先”意识,奏响“植绿”前奏曲。“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今年以来,潼南区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绿化造林,参与干部群众和志愿者5万余人,种植樱花、柑橘等树木共计30万余株。从以构建滨江绿带为翼打造相对完善的公共绿地系统,到大佛寺湿地公园建成水漫湿地之景……从“大地披绿”到“身边增绿”,潼南以涪江岸线为主轴,持续加强湿地消落带生态保护,建设尾水湿地4500平方米,建设河道生态湿地60000平方米,岸线保有率达92.66%。潼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为大地充“植”。
建立“生态保护”机制,奏响“护绿”进行曲。当好护绿使者,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毗邻潼南金福新区的九龙山城市森林公园是城区的绿色屏障,自2018年以来,通过拆违复绿、生态搬迁、为古树名木“上保险”等“铁腕”手段,修复自然生态,谋划产业升级,串起城市内部山脊线,过去绵延一片的荒山如今已然成为全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另一方面,引入大量现代化技术,借助3S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将616个实施地块精准落地上图,做到“图数线”一致,让“绿水青山”可视化。全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累计完成6.53万亩,完成总任务的76.55%,统筹做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决打好“增绿”“扩绿”攻坚战。
转化“生态发展”动力,相约生态宽谷,奏响“活绿”主题曲。“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只有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才能让绿水青山常在、生态优势永续。“重庆的春天从潼南开始”,陈抟景区30万亩油菜花正竞相绽放,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在金丝楠木生态公园,“我在潼南有棵树”应用创新开发让更多市民通过数字化手段感受到守护青山的魅力……种树也是“种风景”,用优美环境“吸睛”,用良好风景“吸金”,用“好风景”换“好钱景”,让生态环境种下的“常青树”变成老百姓的“摇钱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长远角度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充分发挥森林“宝库”作用,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努力打造“世界宽谷·田园城市”绿色生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