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彭春刘文静)“请出示材质单、合格证,打开侧门协助检查。”近日,一辆拉满钢筋的货车驶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潼南校区二期建设现场,材料员和监理员在确保资料和钢筋标识标牌准确无误后,组织工人将钢筋卸车至待检区。
这批钢筋将用于教学楼与食堂的建筑主体施工,为把好建筑材料质量关,采样员在监理的见证下取样,使用扎带式二维码对待检样品进行封样,录入样品信息上传“建筑材料使用管理”数字系统,便于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站监督管理。
“二维码封样让每根钢筋都有了‘电子身份证’。”施工单位实验室主任赵旭东介绍,通过唯一性标识进行原材料取样,确保了原材料的质量全程可控,各方都可以在系统上查询检测结果,避免了工人误使用不合格的材料,确保电力高专二、三期项目建筑结构整体质量安全。
据了解,为规范建材使用管理,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区住房城乡建委深入剖析质量监督领域建材管控及廉政风险短板,切实优化监管制度,通过检测报告核查、质量监督抽检、检测合同登记等六项制度刚性约束,严控建材进场、检测、使用全流程。
同时,推出全市首个“建筑材料使用管理”数字系统,实现建材使用全过程可视化监督和数字留痕,形成区经济信息委严把企业生产关、区市场监管局严把销售流通关、区住房城乡建委严把检测使用关的向好局面。建材监管随意性、可操作性大幅降低,提高了监督检查效率,降低了参建单位廉洁从业风险。该系统试运行以来,20余个在建项目的449批钢筋原材料进场审验、送检。
制度约束+数字赋能,精准防控化解了工程项目廉洁监管风险和廉洁从业风险,项目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建材领域是廉洁风险的高发、易发地带,我们将不断创新监督方法,着力在全链条监管上下功夫,防范建材质量检测各个环节廉洁从业风险,促进项目工程建设阳光化、制度化、规范化,推动我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蒋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