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北
《重庆市支持制造业稳增长促转型提能级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日前施行。35条硬核举措的出台,不仅为重庆制造业注入强劲动力,更为潼南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潼南高新区作为市级特色产业园区,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让潼南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然而,政策红利只是外部条件,企业要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必须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上主动求变,持续发力。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应充分利用政策中的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加大研发投入,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重点突破行业关键技术。比如,可设立企业研究院,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借助政策支持,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等先进设备,建设智能工厂,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申请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实施“机器换人”工程;积极响应政策导向,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开发绿色产品。通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建设绿色工厂,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例如,可利用绿色制造奖励政策,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在模式创新方面,企业应转变传统制造模式,向“制造+服务”转型。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增加产品附加值。例如,可发展远程运维服务,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变;利用政策支持,牵头或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协同创新生态。通过上下游企业协同、产学研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潼南可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紧跟数字经济趋势,发展智能制造、共享制造等新业态;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制造资源在线化、协同化,借此开展网络化协同制造。
在战略布局方面,利用政策中的人才支持措施,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可以通过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在潼南应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借助政策中的金融支持措施,拓宽融资渠道。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为创新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通过申请制造业专项基金,支持重大创新项目。
在政策东风下,企业唯有主动求变,主动把握政策机遇,才能在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走得稳、走出去、走得远,才能扬帆远航,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涪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