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综合总第3364期 >2025-03-26编印

春风催热“花经济”:
梨花漫舞春日景 农文旅融合促村兴
刊发日期:2025-03-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梨花树下开展剪纸活动。

游客梨园拍照打卡。

梨花间的民间非遗表演。

图片1

  

本报记者张峻豪邓越月




  阳春三月,花岩万亩梨花竞相绽放,不仅成为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更成为撬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金钥匙”。花岩镇利用万亩梨花这一独特优势资源开发壮大旅游产业,以“花经济”助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探索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万亩梨花盛装迎客 非遗展演精彩亮相
  田间小道上,洁白的梨花与厚重的“非遗”联袂,奉献出一道农文旅结合的文化盛宴。梨树下,剪纸艺术家以“梨花节”为主题,现场教授小朋友灯笼、花瓶等剪纸技艺,指尖翻飞间,一张红纸化作精美的梨花纹样,红彤彤的剪纸与洁白的梨花相映成趣,碰撞出春日的奇妙色彩;书法爱好者们铺开宣纸,蘸墨提笔,将眼前的美景与心中的情感融入笔端,挥笔写下赞美春天的佳句。民俗表演者身着盛装、载歌载舞,龙狮闹花海、花船巡游、汉服秀等非遗展演精彩亮相,赢得阵阵喝彩,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村民前来体验非遗技艺、赏民俗表演、品特色美食,感受浓厚氛围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现场游客赞不绝口,在赏花的同时也沉浸式体验了“文化大餐”,不时举起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来自大足的游客陈先生趁着周末带着一家人过来赏花,他表示:“在梨花树下体验非遗文化还是第一次,这让孩子们记住了很多传统文化。”
  多年来,“上午赏梨花,中午吃农家特色菜、下午逛古镇”的一日赏花游曾是游客的“标准动作”。“以前周边农家乐忙完中午,游客吃一顿饭就走了,体验感不强。”花岩镇宣传委员余华介绍,为了把游客留下来,梨园周边还增加了赏桃花、品美食、唱村歌等项目,让游客玩得好、还想来。



  游花海品美食 乡村“风景带”变“产业带”
  近几年,潼南打造美丽乡村,“花海”几乎成了“标配”。好风景不仅拓宽了全区旅游资源,更带活了产业带,带鼓了农民皮夹子,带火了一个个乡村振兴的活样板。
  花岩广场的“春味市集”热闹非凡,蜿蜒的乡道变身农特市集。竹编工艺品、生态禽蛋、古法腊味等土特产琳琅满目;特色小吃区飘散着糖油果子、现爆米花的香气。30余个特色展位依次排开,琳琅满目的春日好物令人目不暇接,游客们穿梭其间,或驻足品鉴春日的鲜爽,或细嗅芽菜的清甜,或挑选特色农副产品,尽情感受着乡村集市独有的烟火气息。
  每年梨花节游人如织,周边群众也搭上了“花经济”的快车。就地摆摊售卖柠檬、蜂蜜、土鸡鸭、腊肉、菜苔等农货,不仅带动了特产销售,也为村民带来“额外”收入。
  “梨花节搞得好,我们的土特产卖得也好。”来自谢家坪的村民王大爷正在帮游客选购野菜。自梨花节举办以来,他几乎年年都来卖农特产品,“有的客人还留了电话,提前预定,农家的‘便宜货’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
  “花海不仅点缀了乡村,还能促进农旅融合,让农民增收。”花岩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春季,赏花游览路线都非常受欢迎,带动了当地优质米粉、板鸭、藠头等土特产品的销售。随着乡村旅游热度高涨,不少村民还通过办民宿、开餐馆等途径实现了增收。
  以花兴农、以旅促产。“花岩梨花”不仅是春天的邀约,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以“花”为媒 开启四季旅游新态势
  在花岩镇,一场以花海盛宴正在上演。踏春游人散布在树下花间,赏花、闻香、拍照,用镜头“留住”美好春天,尽情感受春的浪漫。
  “今天不仅赏了花岩梨花,还看到了连片的油菜花、桃花,花好风景好!”游客张女士开心地说。值得一提的是,游客在赏花踏春之余,还可以在村里休闲度假,采摘水果蔬菜、体验农耕野趣、品尝农家特色菜、领略乡间文化……感受别样的田园旅游体验。
  “梨花白如初雪,仿佛置身水墨画中,太漂亮啦!”专程过来打卡的陈秋菊赞叹道,“我平常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今天的赏花之旅很不错!”
  据介绍,花岩镇已连续11年举办梨花文化旅游季活动,期间单日游客量超过上万人,梨花早已成为当地一张响当当的形象名片。“我们依托万亩梨园资源,通过‘梨花+民俗+体验’的模式,为游客呈现了一场场沉浸式的春日踏青之旅。”花岩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特色种植到创意加工,从沉浸式赏花游到各式节会,花岩的乡村产业正突破“花期限定”,构建起“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的全季生态链,既擦亮了乡土文化底色,又延伸了产业链价值,更铺就了强村富民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