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海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明媚的春光里,潼南大地已花开成海,织就一幅“春日潼南,繁花似锦”的田园画卷。这片花海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推动潼南走出了一条以花为媒、农文旅融合的创新之路。
以花为媒,撬动产业融合新支点。潼南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油菜花从单一农作物升级为全产业链IP。通过打造“菜花节”品牌,串起农家乐、农产品销售、非遗展示等多元业态,形成“一朵菜花千人忙”的繁荣景象。崇龛镇景区普通一家农家乐,单日接待量可达30桌,花期收入可达10万元;周边农户摆摊售卖土鸡、蜂蜜等农货,人均年增收近万元。这种农文旅游融合模式,成功将“流量”转化为“留量”,为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创新场景,破解“花期短”瓶颈。面对“花开客来,花谢客走”的困境,潼南以“全年可游”为目标,打出创新“组合拳”。一方面,通过分季种植郁金香、太阳花等花卉,实现“春看菜花、夏赏荷、秋品桂、冬观梅”的四季景观;另一方面,拓展“赏花+夜游”“赏花+研学”等新业态,新增热气球、彩虹滑道、涪江夜游等项目,让游客从“走马观花”转向深度体验。今年,潼南借助微短剧《重庆遇见爱》等推广宣介,实现线上线下双向引流,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显著。
文化赋能,延长“花经济”生命周期。潼南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为赏花经济注入持久生命力。在陈抟故里景区,直径236米的太极图、仙鹤腾飞等大地艺术景观,将农耕文化与现代创意完美结合;菜花节期间举办的川渝文艺展演、夜歌会等活动,让游客在花海中品味文化韵味。正如洛阳牡丹文化节以诗词演绎千年花事,潼南正通过“以花载文”,将短暂的花期升华为永恒的文化IP,让“春日限定”变为“四季常青”。
治理升级,护航“花经济”行稳致远。“一朵花”带动“一城热”,离不开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支撑。潼南以数字城市建设为抓手,优化交通、卫生等配套服务,同时通过“基层治理创新”规范市场秩序,让游客“放心消费、舒心游玩”。这种“软环境”与“硬实力”的双重提升,为“花经济”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潼南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需要“以点带面”的创新突破。从一朵油菜花到全域“花经济”,从“春日限定”到“四季常青”,潼南正以花为笔,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未来,随着农文旅深度融合、数字技术赋能、文化IP深化,这片花海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共富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