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
日前,我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琼江小渡段禁捕水域查获一起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媒体报道后,在抖音等社交平台引发了广泛讨论,评论中有人认为这类“网工”、“电工”、“新能源”捕鱼就应该严厉打击;也有网友认为不就网鱼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然而非法捕捞水产品真的没什么大不了吗?
十年禁渔,是对长江生态系统的一场“休养生息”。通过禁止捕捞,让长江流域的鱼类等水生生物有足够的时间繁殖、生长,恢复种群数量,从而修复受损的生态链,实现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不仅关乎长江流域的生态健康,更关系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财富。
我区此次成功查处的涉嫌非法捕捞案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尽管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但仍有人心存侥幸,以身试法。这一事件启示我们,在禁渔工作中,监管力度仍需持续加强。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巡查力度,通过日常巡逻、蹲点蹲守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AI智能监控等,提高监管效率,让非法捕捞无处遁形。
守护长江生态,加强宣传教育至关重要。要让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禁渔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生态保护意识,自觉遵守法规,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长江生态的良好氛围。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必须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持续发力,守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让长江真正成为一条鱼翔浅底、生机勃勃的生态之河。
(涪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