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飞
全球化时代,粮食安全一直是各国高度关注的焦点,而食糖安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2024年,我国食糖对外依存度攀升至39.2%,自给率跌破70%的安全红线,而甜菜种子95%依赖进口的现状,更是让食糖安全雪上加霜,一场“甜蜜危机”已近在眼前。
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上看,国际糖市的波动、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等外部因素,对我国食糖进口造成了一定影响。从主观上看,我国食糖产业在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方面还存在不足。
食糖安全的破局既需科技界的“十年磨一剑”,也需政策、金融、市场等的协同赋能。强化技术研发,降低对进口种子的依赖。优化产业结构,创新甜菜种业经营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推动进口来源渠道多元化。细化金融服务,通过政策支持、补贴等,缓解生产主体风险,提高食糖自给率。
甜菜以外,甘蔗也是糖料作物之一。据史料记载,自北宋起,遂宁广植甘蔗,提炼糖霜。遂潼接壤,潼南也学着种植甘蔗,开设土糖坊,熬制土糖,这是重庆制糖业的雏形。
琼江和涪江沿线,冲积平坝较多,土层深厚肥沃,适宜种植甘蔗。潼南目前种植甘蔗2000亩左右,分布在大佛街道丰产村、胜利村等地,年产量总计3800吨左右。为强化产业基础,在做好市场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潼南可制定甘蔗种植相关补贴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助力;发挥遂潼毗邻优势,推动甘蔗产业联动发展;积极推广高产、高糖优良蔗种,提高全流程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蔗农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创新经营机制,推动土地流转,完善培训服务;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夯实蔗农增产增收的基础,推动糖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食糖安全不仅关乎一袋白糖的价格,更关乎国家战略物资安全的底线与尊严。只有通过政策引导、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等多方面努力,才能确保我国食糖供应的稳定和安全,让“甜蜜”不再成为危机的代名词,而是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涪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