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民生总第3355期 >2025-03-05编印

别让童年被像素“吞噬”
刊发日期:2025-03-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刘莉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视屏育儿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年轻父母将手机、平板电脑交给婴幼儿,让他们沉浸在动画片和早教视频中。这种看似便捷的育儿方式,实则是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严重伤害。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南(试行)》明确提出,不宜将视屏类产品包括电视、电脑、手机、平板、游戏机等作为儿童的“玩伴”。
  相关研究表明,视屏育儿对婴幼儿的伤害是多方面的。视觉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婴幼儿,长时间盯着屏幕、过早接触高亮度电子屏幕可能导致永久性近视风险增加300%;持续暴露在高音量音频中的婴幼儿,其听觉皮层会出现类似老年性耳聋的神经退化特征;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的婴幼儿,其触觉敏感度较正常儿童低40%,这种感官代偿机制的过早形成,可能导致成年后社交障碍和情绪调节能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家庭需要建立“无屏保护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真实的互动和体验。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亲子阅读和游戏互动,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中感知、探索和学习。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互动,恰恰是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这个技术狂飙的时代,视屏育儿折射出现代家庭教育的困境。快节奏的生活让家长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视屏育儿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绝不能成为育儿的主要方式,用像素构建虚假的乐园绝非明智之举。
  育儿是一场充满爱与责任的漫长旅程,家长需要全身心投入,用心去感受孩子的需求,用爱去陪伴孩子成长,成为清醒的“数字守门人”,在技术的浪潮中为孩子守护那片未被像素化的认知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