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宣传部传媒审读专家 张国勇
12月26日,重庆人格外关注的“重庆城市精神”——“坚韧、忠勇、开放、争先”正式揭晓,潼南区赓即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城市精神代言人”活动。12月30日,《潼南报》推出特别策划《放牛娃变“故事爷爷”》,新闻敏感度高,时效性强。
一、围绕宣传重点及时“落地”
重庆城市精神,是当下全市宣传的重点之一。它有最广泛的共识度、鲜明的重庆辨识度;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格和集体人格,是文化软实力,更是发展内动力。
《潼南报》紧跟全市这一宣传重点,并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采访了一位被大家称赞为“故事爷爷”的肖定有老人。如今,他已95岁高龄,坚持30年给当地留守儿童讲革命故事。“特别策划”宣传肖定有这位“故事爷爷”,其事迹正能量满满,感人至深。在短短3天里,采写成稿及时见报,体现出该报对重大典型宣传的高度重视。为提升传播效果,该版用6张图片,并用4种底色衬托内容,版面顶端的“特别策划”,以及导读、记者手记分别用不同的底色,让读者一目了然。
二、讲身边的故事与读者产生共鸣
如何把身边感人的故事传递给更多的读者,离不开媒体人的深度分析与解读。这篇通讯,注重新闻的接近性,即把空间距离和人的心理距离尽力拉近,以增进读者的贴近性与关注度,提升了新闻的传播力。
报道内容翔实,介绍肖定有是潼南古溪镇人。1929年,他出生在当地一个贫民家庭,不到10岁当“放牛娃”。1950年参军后,在部队开始学文化,由于他勤学苦练,转业回乡工作后成为当地的“笔杆子”。报道语言生动接地气。三十年前的一天,邻居张旺急匆匆地带着孙子找上门来:“老肖,麻烦帮我看会儿孙子。他要是调皮,就讲一讲你的战斗故事,他最佩服解放军了。”这句话点醒了肖定有一一娃娃都爱听故事,何不为留守儿童办个故事会,向他们传播故事中的真善美呢?于是,他结合身边的人和事,给孩子们讲潼南的革命先烈杨闇公等,他还将自己参军学文化也编进了故事,这更调动了大家的兴致。
三、“记者手记”提升报道内涵
为了突出“特别策划”,整篇报道围绕“故事爷爷”图文并茂地显现,尤其是该报推出的“记者手记”——《点亮城市精神之光凝聚建设家园力量》,极大地提升了主题内涵。
肖定有像一根标杆影响着身边许多人。当下,我们要大力弘扬重庆城市精神,寻找城市精神榜样。“记者手记”通过真实可感的榜样故事,推动人人践行真善美、弘扬新风尚、传播正能量,展示重庆文明形象,凝聚城市发展动力。
《潼南报》这一“特别策划”,为党媒怎么做好重大典型宣传和深度报道进行了一次成功探索,也为其他媒体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