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要求生产日期醒目、配料透明、功能声称有据,展现了监管部门守护“舌尖安全”的决心。新规剑指虚假标注、夸大宣传等顽疾,其精细化监管思路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食品标识是消费者了解食品信息的重要途径,可食品标签上“找不到”的生产日期、“看不清”的保质期、“不易算”的有效期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消费者。《标识办法》犹如一把标尺,为食品企业提供范例,确保消费者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获取关键信息,进一步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新规落地,打破了部分企业利用标识玩文字游戏的困境,“零添加”“非转基因”等模糊表述将被具象化表达。《标识办法》要求配料按含量降序排列、致敏原强制标识等条款,大幅提升信息透明度,当然,特殊膳食食品等细分领域的标准细化仍需跟进。
《标识办法》的出台,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解决了消费者在食品标识方面的痛点问题,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还体现了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护。我们期待这一新规的实施,能够真正让食品标识成为消费者放心购物的“指南针”,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涪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