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时政·经济总第3375期 >2025-04-14编印

“屡破屡修”成顽疾 系统施治解难题
刊发日期:2025-04-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彭春丁怡然)长期以来,位于广电名都智慧停车场周边的人行道因承担车辆通行压力,陷入“反复破损-修复失效”的恶性循环。近日,区城市管理局联合运营企业发布公告,于4月10日起实施为期两个月的全封闭改造工程,通过系统性改造破解这一困扰市民多年的民生难题。
  作为智慧停车场唯一车辆进出通道,该人行道自投入使用起就面临“身份矛盾”:本该承载行人通行的区域,日均需承受上百辆机动车碾压。记者现场探访发现,原本铺设的地砖已出现大面积破损,砖体断裂等问题尤为突出,部分区域地砖翘起高达6—7厘米,形成明显安全隐患。
  一位市民指着断裂的砖块说:“这条路本来就是人行道,车子天天这样压,好端端的路面都压烂了,走起来也不平顺。”另一位附近居民坦言:“破损的路面不仅容易绊倒行人,还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我们迫切希望彻底整治。”
  据运营企业负责人邓爱川介绍,过去已进行过多次局部修补,但传统“点状修复”模式难以承受持续重压。由于人行道设计荷载标准与机动车通行需求存在根本矛盾,局部修补仅能维持短期平整,往往修复后数日即出现新破损。附近一商户对此深有体会:“之前每次修好没几天,路面又被压坏了,反复折腾既影响生意,也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顽疾,主管部门与运营企业联合制定系统性改造方案。工程将彻底破除原有砖砌结构,采用整体浇筑的彩色混凝土路面,同步强化地基处理。邓爱川介绍,新工艺具备三大优势:透水性好、维护简便、结构牢固。“传统地砖破损后需要整块更换,而整体浇筑的混凝土路面即使局部受损也便于修补,且抗压强度提升三倍以上,能更好适应车辆通行需求。”施工期间将在必要区域设置警示标识,确保行人临时通行安全。
  对于两个月封闭期可能带来的不便,多数受访市民表示理解。“短期阵痛换来长治久安,我们全力支持。”在附近的便利店经营者说。
  据悉,施工围挡近两日将陆续进场,混凝土浇筑设备完成调试。


记者手记
  道路反复破损表面是技术困局,实际上是管理效能的现实考题。此次区城市管理局联合运营企业聚焦人行道“屡修屡破”顽疾,决心打赢这场保卫人行道的“拉锯战”,既彰显了政企协同破解民生痛点的担当,也揭示了城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系统施治的转变。我们期待,这样以问题倒逼改革、用责任重塑机制的城市治理新实践,能成为更多民生难题的解题之匙。


(今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