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民生总第3375期 >2025-04-14编印

退伍军人艾义国:
初心不改护民“薪”
刊发日期:2025-04-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艾义国(左二)带队检查工地劳动用工规范。

艾义国向施工方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工作中的艾义国(左一)。

  

本报记者 邓瑜欣 唐苠涵


  在潼南区仲裁院,有这样一位同志,他从军营走进机关,从人民子弟兵到区仲裁院院长。身份在变,但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责任担当从未改变。他就是艾义国,一位用行动诠释忠诚与奉献的优秀干部。




初心不改 传承军人本色
  1996年,艾义国怀揣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之心,踏入了军营。在武警部队服役期间,他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多次荣获“优秀士兵”称号,用汗水和拼搏书写着军人的荣光。
  1999年,他转业到地方工作。从军营到机关,他始终将军人的坚韧不拔、雷厉风行融入工作中,把“铮铮信仰”化为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成事的动力源泉,把“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韧劲根植于思想、落实于行动。
  多年来,他带领所在单位荣获“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等国家级荣誉、“双拥模范”等市级荣誉,2018—2022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连续五年获市级考核A级评价。个人更是荣获2024年度全市优秀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构负责人、区级党建统领创新基层治理先进个人、3次年度考核优秀、1次个人三等功等众多荣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的担当和使命。




创新创优 争做服务“排头兵”
  “希望你们帮我们快点追回工资,我们确实急需这笔钱。”2023年8月,张大姐背着行李牵着一个9岁的小孩来到区仲裁院寻求帮助。
  艾义国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得知张大姐在一家小型工厂工作,已经两个月没有发工资了,她老公之前在工地从高处摔下来,目前正在养伤,没有收入来源。
  “家里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好,还在医院治病,娃娃上学也要钱。老板说没有收到销售款,所以不发工资,我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找你们帮忙了。”张大姐说。
  在接到投诉后,艾义国多次联系公司,但负责人故意避而不见。为尽快帮助张大姐拿回工资,艾义国通过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启动“1+4”联合办案机制,联合公安、高新区等主管部门携手执法。从接到投诉到事件解决,张大姐仅用1个小时便拿回了工资。
  自2023年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创建以来,艾义国加强与公安、法院、住建、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全程跟踪等闭环化制度,把事后处理前移到事前、事中处理,累计为1万余名劳动者追缴工资3千余万元,“民呼我为”办结满意率达到98%。




严明执法 做好人民“守护者”
  “砰”,随着清脆的法槌声落下,潼南区近年来第一起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而获刑6个月的案件落下帷幕,站在被告席的莫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10余名劳动者被拖欠的10万余元工资也同时开始执行。
  经了解,木工老板莫某无故拖欠唐某等10余名农民工工资,只开欠条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在接到投诉之后,艾义国遂组织支队干部第一时间开展核实调查,并联系莫某到人社局接受调查。然而,莫某却置之不理并叫嚣“就是不给钱,你们能怎么样?”
  在意识到协调无果的情况下,艾义国果断开启立案程序,并依法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交到公安部门。后经公安部门调查取证移交法院,法院开庭受理并作出判决。
  “劳动安全、劳有所得、劳动自由,是每个劳动者合理合法的要求。但恶意欠薪现象仍时有发生,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典型的‘小罪名、大民生’,依法惩处恶意欠薪行为,可以有效解决并根治恶意欠薪,关乎民生民利、社会稳定、家庭和谐。”艾义国说道。
  近年来,区仲裁院大力实施“冬病夏治春防”,开展根治欠薪“百日攻坚战”“回头看”“惠民强企利剑安薪”等专项行动,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艾义国以坚定的法治信念和严谨的执法态度,为劳动者筑牢了权益保护的坚固防线,成为人民的“守护者”。



勇于担当 当好民工“护薪人”
  “保持清醒的认识,低调做人,潜心做事,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这是艾义国始终铭记的座右铭,也是他工作中一以贯之的准则。
  2020年冬天,临近春节,年味渐浓,但某在建工程项目的工地上却弥漫着紧张气氛。200多名农民工因工资问题聚集,他们拒绝走立案程序,情绪激动,项目现场隐患重重。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极端性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冲击。
  艾义国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他毫不犹豫地带领支队干部们来到工地,与民工朋友们同吃同住。在寒冷的工地上,他们与民工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诉求和困难。艾义国的真诚和担当,让民工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原本情绪激动、欲采取极端方式讨薪的群众,看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此负责,态度逐渐缓和,心中的怒火也慢慢熄灭。
  在处理这起涉案金额较大的欠薪事件过程中,艾义国创新打造了“红蓝黄”三色表制度。他汇总线上、线下投诉线索以及各部门隐患摸排情况,将所有欠薪事件按照难易程度分为红、蓝、黄3类,每日实时更新化解情况并报送至区委区政府,让欠薪问题的处理更加精准、高效。
  最终,经过20多个日日夜夜奋战,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200余人的工资清单被核对清楚,在年前顺利追回工资280余万元。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任何时候我都不能后退。”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让艾义国在面对困难时从不退缩。他和同事们凭借这种顽强的精神,为潼南连续6年实现“不发生群体性讨薪事件、不发生重大舆情欠薪事件、不发生极端恶意讨薪事件”提供了坚实保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护薪人”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农民工兄弟最信赖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