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 平
近日,贵州毕节“一男两女办三人婚礼”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从网络流传的邀请函、亲密婚纱照,到酒店因“违反一夫一妻制”取消预订,再到警方介入调查,最终这场荒诞的婚礼取消,新郎仅与未婚妻完婚。这一事件不仅触及婚姻伦理的底线,更引发公众对公序良俗的深刻思考。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这是法律的刚性要求,更是社会公序良俗的重要体现。“一夫一妻”制度历经岁月沉淀,早已成为社会大众普遍认可的婚姻准则,它保障了婚姻的稳定、公平与尊严,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基石。尽管法律并未明文禁止“三人婚礼”,但这种行为显然违背了社会对婚姻的普遍认知,容易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不良示范。
在此次事件中,无论当事人声称的“闹着玩”是否属实,他们的行为都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引发公众对社会道德底线的质疑。在信息传播迅速的网络时代,为了博眼球、获取流量,一些人不惜挑战公序良俗,肆意践踏道德底线。如果允许此类行为泛滥,可能导致婚姻制度的混乱,甚至冲击社会稳定的根基。前妻参与现任婚礼,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容易让人质疑婚姻的严肃性,甚至可能涉及情感纠纷或利益纠葛。
当然,我们在强调维护公序良俗的同时,也需要尊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但个体自由不能凌驾于社会道德之上。公序良俗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准则,它平衡着个体与社会的利益关系,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场闹剧虽已落幕,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停止。我们应以此为鉴,加强法律宣传和道德教育,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