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瑜欣 丁怡然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饮用水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它的质量和安全性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我区不少住宅小区、公共场所都有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进驻,市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对水质安全产生了质疑和担忧。
那么,这种现制现售饮水机的水质如何?卫生是否达标?是否有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定期抽检?带着这些疑问,连日来,记者走访城区多个小区一探究竟。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不少小区内都有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的身影,机身上标识有取水用的二维码、开卡充值、操作指南和价格说明等相关信息。居民只需要通过手机扫码或者投币,就能轻松接取饮用水。
“自来水煮沸后有很多沉淀物,但这种水它没有,平时给家里小朋友兑奶粉也是用这个水,感觉还可以。”采访中不少居民表示,这种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确实方便,尤其是对于没有安装净水设备的家庭来说,是一个较为经济实惠的选择。
尽管部分居民对设备表示信任,但也有居民对水质安全提出了质疑。
“还是有一点点担忧,不知道它达不达标。希望有专门一个机构,把这个水达标的情况,公示出来,这样我们就放心了。”前来打水的居民说。
随后,记者把居民对饮用水设备的意见建议反馈给区疾控中心,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制现售饮用水是一种通过水质处理器现场制作饮用水并直接散装出售饮用水的供水方式。重庆市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管理规范已经从2024年2月10日正式实施,区疾控中心也会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定价抽检。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区疾控中心近期将对部分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进行专项检测,确保给居民一个明确答复。
此次专项检测结果究竟如何,这些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是否真如居民期待的那般安全可靠?后续将持续报道。
(今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