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民生总第3373期 >2025-04-09编印

不文明行为怎么治?这场发布会藏着答案
刊发日期:2025-04-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市民向发言人提问。

“春风满巴渝·三风润潼城”专场新闻发布活动现场。

图片1

  

扫码看更多内容


本报记者 邓瑜欣 唐苠涵




  近日,“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春风满巴渝·三风润潼城”专场新闻发布活动在区人民生态公园举行。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区政府新闻办)主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承办。
  活动现场,区委宣传部新闻发言人就我区“春风满巴渝·三风润潼城”社会风气提升“1+10”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多元举措,奏响文明“新乐章”
  去年4月以来,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在全区开展了“春风满巴渝·三风润潼城”社会风气提升“1+10”行动。全区各镇街、部门纷纷响应、积极行动,以星星之火,点亮文明之光,有力助推社会风气提升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精心策划专题活动,让“文明之花”开遍潼城。每周一场特色主题活动、每月一场特色示范活动、每季度一场文明实践示范共建活动,于润物无声中厚植文明沃土、涵养时代新风。截至目前,已开展系列活动62场,吸引5300余名群众参与其中。
  深化多元宣传推广,让“文明之风”温暖人心。搭建广播、视频、新闻三位一体宣传矩阵,着力营造人人崇尚文明、人人传递文明、人人践行文明的浓厚氛围。依托2200余组“村村通”广播,开展移风易俗宣传72次,让广播宣传“常在”。拍摄发布“文明潼南我倡议”宣传视频9期,吸引20余万名网友关注、点赞,让视频宣传“常新”。开设“春风满巴渝·三风润潼城”专题专栏,发布新闻稿件200余条,让新闻宣传“常态”。
  抓实线下为民服务,让“文明之果”结满枝头。开展文明知识问答110余场,以趣味形式传播文明理念。组建313人宣讲队伍,开展移风易俗微宣讲810余场,覆盖4.3万人次。开展就业指导、农技培训、爱心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1.3万场次,惠及群众40万余人次。




协同行动,绘就文明“新画卷”
  随后,区公安局、区民政局、区城市管理局3位新闻发言人分别介绍本单位“渝见有礼·警民‘潼’行”“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清新民居·和美家园”文明行动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区公安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该局持续推动养犬整治专项行动,采集犬只信息2万余条,办理涉犬案件140余起,着力营造了文明养犬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文明交通专项治理,扣留摩托车近200辆、查处机动车违法停车1.6万余起,交通秩序持续向好。
  “我们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组织开展‘移风易俗进万家’‘文明祭扫’主题宣传活动67场,基层群众文明意识不断增强、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区民政局发言人介绍。
  “目前,主次干道每天16小时以上循环保洁,城市道路机扫率达95%,城市综合环境有效改善,潼南文明‘里子’更实、城市‘面子’更亮。”区城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




民声回应,共筑文明“新家园”
  交流互动环节,就“问计涪江”中群众反映突出的不文明行为,在场新闻发言人与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
  “部分群众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问题反映突出,请问后续将如何进行治理?”区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入实施“渝见有礼·警民‘潼’行”文明行动,选树培育“文明驾驶员”典型,积极打造具有潼南辨识度的文明交通活动品牌。
  “马上就是清明节了,针对个别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不文明祭扫行为,请问有什么针对性治理措施?”“我们在尊重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将通过加强宣传引导、优化为民服务等措施,切实解决不文明祭扫问题,为群众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祭扫环境。”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回答。
  “我区垃圾分类效果还不够理想,市民参与率、分类准确率还不够高,请问下一步如何提升?”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推进十件“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扎实抓好垃圾分类处置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群众生活质量,以“治小事”助力城市“大文明”。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的底色,也是一座城市最暖的名片。接下来,我区将持续深化社会风气提升“1+10”行动各项工作,持续叫响“三风润潼城”文明活动品牌,让生活因文明更加和谐,让城市因文明更加美好。


(发言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