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艾
坚持不移实施“涪江奔腾”计划建设“制造强区”,一季度潼南工业经济运行传来捷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居全市第3,助推GDP增长6.8%、居全市第2。
成绩的背后,是我区发挥比较优势、做大特色产业的谋篇布局,是细分赛道、多维突破的精准发力。全区汽车再制造产值同比增长112.9%,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速13%,氢能装备与新材料实现关键突破……一系列创新实践,为工业经济运行“开门红”提供了重要支撑。
发力细分赛道瞄准万亿级汽车后市场新蓝海
走进弘喜汽车拆解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正将废旧汽车精准分解为发动机、变速箱等16类可再制造部件,经激光熔覆、纳米电镀等工艺处理后焕发新生,重新进入流通市场。“通过‘一车九吃’,单台报废车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5%,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潼南年回收废旧汽车12万辆,形成20万台套再制造能力,构建起“回收——拆解——再制造——检测认证——销售”全产业链闭环。
今年2月,潼南企业重庆贝思远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加纳共和国JA&ZCO.LTD公司签署汽车出口协议,潼南首次规模化出口汽车到非洲地区;3月,贝宁共和国企业T&T Real Estate Developers Ltd来潼洽谈推动二手车、再制造零部件及新能源电池梯次利用合作。
依托工信部“创客中国”平台,全区集聚23家再制造企业,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领域,正加速建设“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基地”。
深耕特色赛道持续壮大食农精深加工产业链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作为农业大区,潼南着力打造粮油、柠檬、蔬菜、调味品等5条食农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建设成渝地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地。
以种苗繁育、核心产区、外贸出口、产品研发等“六个第一”工程聚力打造“潼南柠檬中国第一品牌”,檬泰科技、雪王农业、汇达柠檬“三驾马车”牵引带动,潼南柠檬形成“大产业、大加工、大科技、大品牌”格局。
在檬泰生物科技生产车间,柠檬正在演绎“七十二变”的神奇,雪王柠檬深加工项目年产值超5亿元,汇达柠檬纳米汁入选全市工业“爆品”清单……当前,潼南柠檬制品已覆盖食品、医药、日化等8大领域,产品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正加快成长为百亿级产业集群。
在粮油、蔬菜等精深加工方面,红蜻蜓粮油年销售额破亿元,冠源、玮益大健康、南徽融创等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加快推进。“潼南绿”区域公共品牌正走出潼南,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挺进新兴赛道全力融入成渝“氢走廊”
1月16日,位于潼南高新区北区的重庆氢潼新能源氢能产业基地正式投用。这里拥有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和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及多功能实验室,以及一条年产2000台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柔性产线,已成功研发出350W——180kW系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广泛应用于助力车、冷链车、重卡等领域。
当天,潼南首座加氢站、首批10辆4.5T氢能冷链物流车同步投入运行,为潼南氢能源物流汇聚和氢能产业发展开启新探索。
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全国最大单层整装天然气藏资源,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快培育氢能新质生产力,攻坚发展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积极培塑“成渝氢走廊”成本洼地,强化人才培养、技术转化、要素保障,全力推动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打造氢能产业产学研用一体化示范高地。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