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怡然)近日,在桂林街道某康复机构明亮的训练室里,7岁的轩轩正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认真地完成每天的“功课”: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训练。对于被诊断为全面发育迟缓的轩轩来说,这些训练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她一步步克服障碍,争取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理。尽管训练过程充满挑战,但小小的轩轩展现出了令人动容的坚持。
就在不久前,轩轩的康复之路还没有这么便捷。为了获得专业的综合康复训练,轩轩的妈妈需要带着她频繁长途奔波。如今,随着区残联大力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家门口新建、改造的康复场所投入使用,轩轩终于可以就近接受系统、持续的专业训练。“现在机构离家不远,还有政策补贴,省下大量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全身心地陪伴和支持轩轩康复,方便多了,康复效果也更好了。”轩轩妈妈感慨道。
轩轩的经历是区残联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高效推进民生实事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区残联紧紧围绕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同发力,在康复救助、辅具适配、无障碍环境建设、就业帮扶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扎实成效,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温暖人心。
在2025年实施的民生实事工作中,全区已完成残疾儿童康复救助210人次,不仅如此,区残联通过精准的辅具适配,已为390名残疾人匹配了急需的辅助器具,有效提升生活能力;完成4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努力消除居家生活的障碍。同时,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成功帮助30名新增残疾人实现就业,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项民生实事的推进都力求精准对接残疾人实际需求。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扩大康复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人群。同时,继续加大残疾人就业支持力度和家庭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惠残政策覆盖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切实提升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关注重点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