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综合总第3418期 >2025-07-25编印

遵义会址游记
刊发日期:2025-07-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李康龙


  岁在乙巳,时维五月,序属孟夏,潼南作协诸贤,怀赤子之心,负文学使命,赴遵义会址,行采风盛事。
  瞻会址。其楼古朴,青砖黛瓦,木窗朱栏,虽经风雨,面貌依旧。楼前,毛泽东所题“遵义会议会址”六字,沉稳豪迈,伟人气度,熠熠生辉。
  入大楼,诸室陈列,简朴至极。桌椅陈旧,床铺简陋,唯战图状阔。游人如织,紧张庄严。会议室灯火,作战图战火,卧室革命之火,仿若眼前转换。遥想当年,长征途中,屡遭挫折,岌岌可危。值此生死关头,遵义会议召开,力挽狂澜。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众伟人,以非凡之智慧与果敢,拨正革命航向,使党与红军,转危为安。
  观展馆,文物史料,琳琅满目。一幅幅图片,记录历史瞬间;一件件实物,诉说往昔艰辛。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跨越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然其信念坚定,意志如钢,为民族之解放,为人民之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出会址,文友感慨万千。或思革命之艰辛,或念先辈之功绩,或悟文学之使命。
  文学者,当以笔为剑,以文为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题诗曰:
赤帜高悬古巷深,危亡转折见真忱。
楼藏星火开新宇,室聚英才破晓阴。
万里烽烟凝史册,千秋浩气铸忠心。
今朝重走长征路,犹听当年呐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