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时政·综合总第3427期 >2025-08-15编印

指尖轻点 病床变身结算台
——深度解码区人民医院“床旁结算”服务新模式
刊发日期:2025-08-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医护人员沟通病人出院细节。

医生给病人和家属交代出院注意事项。

医生在电脑上开具出院证明。

护士在床边为病人扫脸结算。

  

本报记者 张凡 吕洁


  “住院7天,出院1分钟搞定,连结算窗口的队都没排过!”刚在区人民医院办完出院手续的患者小王,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就医的“神仙体验”。这条鲜活的朋友圈,生动地勾勒出一项正在该院全面铺开的服务革命——“床旁结算”。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流程优化,而是一场由技术驱动、理念引领,将传统、固定的收费窗口,化为一个个流动的、有温度的服务终端,真正延伸至患者“最后一米”的深刻变革。



  告别奔波与等待一场“一分钟”的出院革命
  在传统的医疗服务流程中,出院结算是横亘在患者回家前的最后一道“关卡”,而“闯关”过程往往充满奔波与等待。回顾以前,家属需先到护士站办理手续,再赶往住院大楼的结算窗口排队,核对繁杂的费用清单,处理医保报销,最后才能拿到发票。整个流程耗时三十分钟是常态,遇上高峰期,一两个小时也并不少见。
  “我母亲因外伤住院,以前办出院,赶上人多的时候,光排队就得一两个小时,现在想起来都头大。”患者家属陈女士的这番话,道出了无数人的共同记忆。这种体验对于术后初愈、身体虚弱的患者,或是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人而言,更是一场严峻的“体力考验”,冲淡了康复出院本该有的轻松。
  而今,在区人民医院,这一场景已被彻底颠覆。医生出具出院医嘱和出院证明后,护士会带着一台手持智能终端来到病床旁。“大爷,您的住院总费用是8652元,医保报修后自付2135元,这是详细清单。”在骨科病房,护士将屏幕转向76岁的张大爷,账目清晰明了。确认无误后,通过扫码或刷脸支付,发票随即从设备自带的打印机中缓缓“吐”出。从核对到取票,全程不到一分钟,张大爷甚至无需起身。
  从平均30分钟缩短至不足1分钟,改变的绝非仅是时间。它意味着等候的焦虑化为了床旁的从容,意味着往返的奔波变为了触手可及的便捷。据统计,自该服务在全院18个病区全面上线后,患者及家属对结算环节的满意度高达99%以上。



科技赋能医疗智慧传递温情  “潼南温度”新体验
  实现这场“一分钟革命”的核心,是“手持式移动医保服务终端+物联网”的技术创新模式。这台小巧的智能设备,如同一座功能强大的“移动服务岛”,将以往分散在不同窗口的功能高度集成,赋予了护士随时随地为患者办理业务的能力。
  这项服务的另一大突破,在于极大程度上实现了“无卡就医”的便捷性,尤其解决了异地患者的燃眉之急。来自邻区的张先生因突发急性阑尾炎被紧急送院,匆忙中未携带实体医保卡。按过去经验,他心里直打鼓:以前异地住院,光入院办医保手续就得先给参保地打电话,再跑到医院窗口填表登记,来回折腾。
  正当他为此焦虑时,护士拿着移动终端来到床边,并安慰道:“张先生别担心,异地医保也能床旁办。”通过终端的摄像头进行“刷脸”认证,系统实时联通了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即刻精准提取了张先生的个人医保信息。护士在终端上轻点几下,便当场为他完成了入院登记及医保登记。
  这种便捷体验的背后,是医院对信息技术的前瞻布局。区人民医院信息科科长唐尹透露:“这套系统整合了最前沿的医保接口和人脸识别技术,还为每一台设备配备了独立的物联网卡。”这意味着结算服务不依赖于医院的公共Wi-Fi,拥有了自己专属、稳定的数据通道,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实时与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并未以冰冷的面目出现,反而成为了传递关怀的桥梁。在床旁,护士有充足的时间,将屏幕上的每一项费用清晰地展示给患者,耐心讲解账单明细。这种面对面、一对一的沟通,相比在嘈杂窗口前的匆忙交流,更具人性化与透明度,让患者消费得明明白白,也让医患间的信任在细致入微的服务中得以升华。




打破科室壁垒凝聚服务合力  “一股绳”协同作战
  一项成功的服务创新,绝非单一技术或部门的“独角戏”,其背后是一场深刻的、跨部门的协同作战与管理变革。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米照奎坦言:“为了让‘床旁结算’真正落地,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收费室单干’模式,推动了一次深刻的内部流程再造。”
  为了消除信息壁垒和流程“堵点”,医院构建了一张无形的“协同网络”,将临床科室、护士站、财务科、医保科、信息科等所有相关方紧密联结。这种“多科室拧成一股绳”的模式,本质上是一次“以患者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重构。它将管理上的难题和流程上的复杂留给了医院,将便捷、高效与安心送给了患者。这不仅考验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更考验着管理者的决心与魄力。正是这种敢闯敢试的内生动力,才让“让患者少跑路”这一朴素的承诺,掷地有声地变为了现实。




从“治好病”到“看好病”  医疗服务新升华
  作为一所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区人民医院深知,现代医疗服务早已从单纯的“治好病”,向着提供更舒适、更便捷、更具人文关怀的“看好病”全过程体验而延伸。
  68岁的李奶奶腿脚不便,她笑着称赞道:“以前办出院总得麻烦护工推轮椅陪我去窗口。现在好了,护士直接到床边来办,我连轮椅都不用坐啦。这服务贴心到家了,就跟家里人照顾似的周到。”
  从患者的“吐槽点”中精准定位服务的“改进点”,从技术的“可能性”中全力挖掘服务的“新亮点”。区人民医院的“床旁结算”服务,不仅是其在全市范围内的一次服务领跑,更为“智慧医院”如何建设、惠民成果如何落地,提供了一份高质量的“潼南答卷”。它深刻地证明了,当冰冷的科技创新,与温暖的人文关怀紧密结合,现代医疗服务便能绽放出更高效、也更动人的光彩。


(健康潼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