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邓瑜欣 丁怡然
近日,国家育儿补贴政策正式出台。作为一项旨在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提振生育意愿的民生新政,该政策出台后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项政策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家庭在实际生活中又有怎样的感受?记者就此展开深入走访,了解这项民生新政的“初体验”。
据了解,《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已明确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将为所有三孩及以下家庭提供普惠性育儿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发放直至孩子年满3周岁。这一政策的落地,被视为国家在构建多层次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中的重要实践。
政策一经出台,便收获了不少家长的欢迎与支持。走访中,多位家长表示,育儿补贴无疑能缓解家庭的资金压力,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极具积极意义。此外,育儿补贴与学前教育免费一年政策的叠加,更让家长群体切实感受到养育负担的减轻。
不过,政策落地初期,部分家长在满心期待补贴早日到账的同时,却遭遇了新的困扰。近段时间,纸尿裤、婴儿服饰等部分母婴用品价格出现小幅上扬,市场价格的这种“提前反应”,让不少家长原本因补贴而生的喜悦被焦虑和无奈取代。
不少家长无奈表示,部分商家借育儿补贴政策出台之机,对部分商品价格进行了上调,这类现象确实存在。调查中,还有家长反映,奶粉等常用母婴用品的涨价幅度较为明显。以自家孩子为例,每月需消耗三桶奶粉,当前每桶价格较之前上涨约20元,如此算来每月将多支出60元左右,这无疑让补贴带来的减负效果打了折扣。
针对这一现象,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当前这种价格波动情况主要集中在各大线上平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目前潼南辖区内的众多线下母婴店并未盲目跟风涨价,店内商品价格基本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为何线上线下会出现价格差异?一位经销商向记者透露了调价背后的部分原因:“目前,市场环境已经过了两个月,大家原先储备的低成本货物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才出现了很多商品逐步调价的情况。”
尽管厂家有提价动作,但线下店主们有自己的考量。有经销商表示:“现在市场竞争更激烈了,大部分店主都不敢大幅调价,一旦调价,顾客就会受到影响,为了减少顾客流失,实体店的价格基本没什么变化。”
育儿补贴政策的初衷,是切实减轻家庭的养育压力,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个有需要的家庭,而市场价格的稳定,正是确保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因此,对于市场价格的变化,消费者们普遍期待能保持稳定,让补贴政策的效果不被价格波动抵消。
从政策长远推行来看,其实施效果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就当前而言,公众最迫切的需求是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让每个符合条件的家庭都能按时领到补贴。同时,更希望相关部门能针对市场价格波动问题持续发力,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商家定价行为等方式,遏制借政策之机哄抬物价的现象。期待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让育儿补贴这一民生新政真正落到实处,切实为家庭减轻养育负担,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
(今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