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看更多内容
编者按
“潼话田园美·我村我来播”“潼南村播”品牌计划启动以来,村播达人走进乡野田园、开展直播带货,以“短视频挑战+话题营销”助推家乡宣传。新农人比拼亮晒,正能量破圈出彩,潼南的田园风光、乡村特产通过互联网跨越山海、享誉全国。从今天起,区融媒体中心将于每周星期三陆续推出“潼南星主播”系列报道,走近村播达人,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
本报记者 彭春 刘文静
在崇龛镇临江社区的稻田里,一串串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曳,水下隐约可见游动的甲鱼、鳜鱼和即将上市的大闸蟹。这片生机盎然的“稻梦空间”,是返乡创业大学生滕文强耕耘近十年的成果。如今,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潼南村播”品牌计划的“村播达人”。通过直播镜头,他不仅让自家的“蟹田大米”和生态水产走向全国,还带动周边农户的农产品“出村进城”,为乡村振兴注入“云动力”。
从田间到直播间“村播”打开新世界
清晨,滕文强卷起裤腿走进稻田查看水稻长势和水产生长情况。“甲鱼已实现繁育、养殖、销售一体化,大米再过半个月收割上市,大闸蟹十月就能捕捞,鳜鱼新苗明年上市。”他如数家珍地介绍,顺手拍下几张稻穗的特写照片。“这些素材待会直播时正好用得上。”滕文强看了看时间,快步走向工作室搭建的直播间,熟练地支起三脚架,调整好镜头角度。
“家人们,看这稻穗多饱满!再过半个月,这些获得绿色认证的蟹田大米就要上市了。”镜头前的滕文强瞬间切换成主播模式,拿起稻穗照片、蟹田大米样品、菜籽油、五谷杂粮、蟹卡等产品向观众展示。这场直播,是他加入“潼南村播”品牌计划后的日常。
多年来,滕文强的稻鱼共生模式虽技术成熟、产品畅销,但销售主要依赖传统电商,始终难破增长瓶颈。今年7月接触“潼南村播”后,他从零开始学习直播技巧。“以前总觉得直播是年轻人的新鲜事,自己放不开手脚。”滕文强坦言,经过培训后突破了心理障碍,如今每天钻研直播话术和互动技巧,从产品展示到稻田实景连线,粉丝量稳步增长。“马上要参加高阶培训,我有信心快速成长,更好地为家乡代言。”
跨界助农 让“潼南优品”跨越山海
作为土生土长的崇龛人,滕文强的直播镜头从不局限于自家产品。在崇龛镇磊书果品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包装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柠檬分拣包装。金黄色的柠檬在传送带上匀速移动,经过人工质检、自动包装等工序后,被整齐地装入印有“潼南柠檬”标识的包装箱,等待装车发货。
“我们的柠檬果肉饱满、香气浓郁,即将出口越南,咱们潼南的柠檬也走‘国际范儿’!”在助理的直播镜头里,滕文强穿梭在生产线,向广大网友推广潼南柠檬。
看着干劲十足的滕文强,企业老板胡再扬感慨:“在‘跨越山海’的思路下,潼南的柠檬品牌越来越响,我们作为柠檬企业,也在思考如何助力潼南打造中国柠檬第一品牌,正好借助这次村播达人活动,崇龛的达人多次前来直播拍摄,柠檬鲜果的咨询量和销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据了解,滕文强2012年毕业于海南大学三亚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但从小在田坎边长大的他心中有着浓浓的乡村情结,2016年便返乡创业,坚持带动乡亲共富。过去,他帮农户代销土鸡、土鸭、土猪肉等;如今,他通过直播拓宽渠道,让崇龛镇的农特产搭上“数字快车”。“村播不仅是卖货,更是推广家乡。”他常这样说。在他的直播间里,潼南柠檬、双江麻花、农家腊味轮番亮相,网友既能下单购物,也能“云游”田园风光。
授人以渔 培育乡村振兴“新农人”
在稻鱼共生领域,滕文强是公认的“土专家”。他的基地挂满了牌匾:创业导师服务站、高校产学研基地、区科普基地……每年超过5000人/次来此学习种养技术。如今,他多了个“云端讲台”——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分享种养技术和创业经验。“稻田改造要注意沟渠比例”“虾蟹苗投放前必须消毒”……他的实操课程吸引大批新农人围观。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十年前我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想让更多人少走弯路。”滕文强说。他计划借助“潼南村播”计划,打造“新农人培训营”,从技术指导到直播带货全链条帮扶。在他的带动下,已有15户农户投身稻虾养殖,数十名返乡青年尝试电商创业。
从“通信工程师”到“稻田守望者”,再到“村播达人”,滕文强的每一次转身都与乡土紧密相连。“手机就是‘新农具’,流量就是‘新农资’。”他说,“下一步,我将在‘潼南村播’的赛道上,努力成为潼南山水人文的代言人,让潼南的田园风光、乡土特产、乡村文化通过互联网跨越山海、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潼话田园美·我村我来播”“潼南村播”品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