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民生总第3429期 >2025-08-20编印

德馨于行守初心 技精于勤担使命
刊发日期:2025-08-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房宇同患者家属探讨病情及注意事项。

全英仔细检查患者身体状况。

  

本报记者 马艾



  他们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
  8月19日,全区卫生健康工作者再次迎来自己专属的节日——中国医师节。
  “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近年来,全区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和“大医精诚”医德医风,筑牢全区人民的健康基石。






改革奋进 彰显守护人民健康的新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为了更好地把健康这个“1”夯得更实,医务工作者一代代接力前行、不懈攀登,努力促进医学进步,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今年以来,全区广大医务工作者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全面提升道德修养、增强服务能力,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奋斗姿态和良好状态。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创建三级医院2所、二甲疾控中心和二级精卫中心各1所,创建全市首批区县域医疗次中心1个、甲级卫生院5个。建成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中医重点专科11个,立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36项。累计投入20亿余元实施4家区级、18个基层卫生院和25个村卫生室改造升级,全区医疗服务面积新增23.4万平方米、达到45.9万平方米。
  每天晚上,区人民医院内科住院部大楼灯火通明。在14楼的内分泌科办公室里,房宇医生端坐电脑前认真整理每名患者的病历资料。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房宇时刻谨记。在门诊,他耐心倾听患者的每一个诉求,用温和的语言安抚患者的焦虑情绪。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无论多小多琐碎,他都认真解答,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在病房,他每天多次查房,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他的每一个医嘱、每一次检查,都饱含着对患者的关爱,用实际行动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他的付出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2022年荣获区人民医院“十佳好医生”称号,这一荣誉背后,是无数患者的信任与赞誉。
  科研是推动医学进步的动力源泉。在他的带领下,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不断发展壮大。科室开设的体重管理门诊,整合多学科资源,为超重肥胖人群和有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服务。通过先进设备的精准检测,以及营养科、中医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协作,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营养干预、运动处方、行为矫正等综合方案,帮助患者摆脱肥胖困扰,重获健康生活。此外,我区首个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的运行,更是将先进的诊疗标准和创新服务模式引入科室,为全区代谢性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全周期”的诊疗新体验。从患者的初诊评估,到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过程的监测,再到康复后的随访管理,MMC实现了对患者代谢性疾病的全程管理,极大提升了诊疗效率和质量,推动了全区代谢性疾病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体现在未病先防的理念上。在区中医院周红梅医生的眼中,中医药博大精深,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作为新时代中医人,我们不仅要做中医的虔诚解读者,更应成为智慧火种的传递者。将临床所得无私倾囊相授,引导青年医师感受经典‘字字珠玑’背后的精妙,鼓励他们在传承中勇开新境,从另一个角度守护群众的健康。”





坚守初心 当好基层群众健康“守门人”
  “阿姨,这药可得按时吃。”“老人家,你血压有点高哦,昨晚是不是没休息好。”8月18日,是小渡镇的赶集日,在镇中心卫生院全英医生的门诊室里人来人往,她耐心地接待每一位患者,仔细询问病情,认真查体,开具处方,并详细交代用药注意事项。
  基层医疗是保障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而对全英来说,这道防线更是她坚守了28年的“战场”。
  “现在的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其中不乏孤寡病弱者。他们常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困扰,甚至长期卧床,行动艰难。”全英告诉记者,有病就得去医院,这似乎是件无需争议的事儿。可对于这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能在家中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才是最大的期盼。作为家庭签约医生的她便定期上门巡诊,不仅为基层老百姓解决了实际的就医困难,更带来了安心和依靠。
  家住小渡镇大土村6组的杨德六老人,4年前被查出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情逐渐加重。全英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与村卫生室联系,定期到杨德六家中进行血糖、血压监测,并为其调整用药方案。不仅如此,她还耐心指导家属如何进行日常护理,帮助老人改善生活质量。杨德六感慨地说:“全医生就像亲人一样,不仅治好了我的病,更让我有了活下去的信心。”这样的故事,在全英的行医路上并不少见,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同全英一样担起守护基层群众健康的还有新胜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唐佳仪。在新胜镇广袤的乡间阡陌,她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责任,以仁心守护健康,生动诠释着新时代村民健康“守门人”的使命与担当。
  唐佳仪深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连接千家万户健康的生命线。作为团队长,她带领团队为400余户家庭、2800余名签约居民提供连续、综合的健康管理。面对辖区内380余名高血压、90余名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她严格落实随访、精准监测各项指标、个性化调整方案,推动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均达80%以上。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她坚持上门服务,有效提升了慢病规范管理率与控制率。她管理的健康档案详实准确,是精准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不可或缺的基石。
  在她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开始加入到基层医疗服务中来,全区212个家庭医生团队、1346名家庭医生,主动承担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诊疗的任务,累计签约服务39.5万人、签约率达58.81%。这些“白衣天使”不仅带着听诊器和药品走进了百姓家门,更带着一份责任和使命,扎根于乡村医疗一线。
  瞄准广大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的提升,医务工作者大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精心钻研业务,为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不断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