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凡
24岁,00后,他是潼南公安的新生代力量。从警两年,他像一颗“钉子”,深深楔入社区治理的责任田,他就是桂林派出所莲花社区民警潘弈多。不久前,在区公安局社区民警岗位技能比武中,这位最年轻的选手脱颖而出,用实干与创新,诠释着新时代青年民警的别样担当。
初出茅庐从警校“钉子”到比武尖兵
“站军姿就要像钉子一样,稳稳地扎在地上!”这句来自警校的教诲,是潘弈多的从警初心。2023年,他从重庆警察学院毕业,来到桂林派出所莲花社区。报到第一天,他就一头扎进辖区,摸排社情,将有着8000余名学生的实验中学和两大农贸市场定为工作重点。
两年基层淬炼,让这颗“钉子”愈发坚韧。2024年6月,在全区百余名社区民警参与的“主防之道根基之战”岗位技能比武中,潘弈多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和创新的工作方法,一路闯进决赛,最终荣获优胜奖。这份荣誉,是他从警营学子到优秀社区民警的最好见证。
巧思善治“钉”牢社区平安桩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如何高效解民忧?潘弈多琢磨出了“民警网格互助法”。
莲花社区两大农贸市场人员密集,矛盾纠纷频发。以往处理起来费时费力,潘弈多创新模式,每次接警都联合市场管理员和网格员一同到场。管理员讲规矩,网格员动之以情,民警晓之以理,“三人小组”协同作战,成功将八成以上的口角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两年来,他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60余起,真正做到了“矛盾不上交”。
服务不缺位,是他的承诺。去年12月的一个凌晨,一名男子醉卧街头,他迅速出警,耐心守护并最终联系上家属,将其安全送医。事后,男子家属送来锦旗,这是他从警生涯收获的第一面锦旗,也是群众对他最温暖的肯定。
爱心守护“钉”牢校园“防护网”
面对辖区内8000多名学生,潘弈多深知校园安全责任重大。作为“冬琴护苗”工作室的一员,他与学校紧密合作,独创了一套“综合守‘未’体系”。
他通过“开学第一课”、法治讲座等方式,为孩子们系好人生的“法治纽扣”;对少数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他耐心开展一对一谈心30余次,成为他们的“知心哥哥”。同时,他与校方建立风险情报收集机制,动员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今年上半年,正是得益于学生提供的情报,工作室成功预防了两起学生斗殴事件;通过家长的求助,及时干预了一名有轻生倾向的学生,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从“社区之星”到“优秀公务员”,再到“重庆市优秀社区民警”,潘弈多用两年时间,在社区这片沃土上镌刻下闪亮的青春印记。这颗年轻的“钉子”,正以昂扬的姿态,牢牢钉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为平安潼南建设贡献着澎湃的青春力量。